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为勇 《理论探索》2015,(3):120-123
由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和既得利益官僚阶层的抵制,清末新政改革最终归于失败,这导致清廷体制内的行政改革随时代的"潮流"逐渐滑向了政治体制本身的改革——"立宪"。经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后,"君权是绝对神圣的,但也应服从理性"的"开明专制",遂成为清廷预备立宪的价值取向。"开明专制"的预备立宪价值取向,决定了清廷立宪预备工作选择的方向。由于契合"开明专制"的愿景,官制改革便成为清廷立宪预备工作的最优选项。  相似文献   

2.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对法国君主专制的具体分析中,勾画出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一些共同特点:它以社会资源的某种"自由流动"、特别是小土地所有制为主要经济基础,以对"全能国家崇拜",以及民众的自私、精神"碎片化"为思想文化基础,以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为组织手段与制度要件,进而形成一种没有法律、制度等"正式约束"的君主集权。本书可谓一部研究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创行的一种相当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入技术角度看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并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借鉴。但是,这一具有形式合理性的制度,在实质上却很不合理,它成为专制皇权笼络士人、控制社会、加强集权的工具,对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毫无助益可言。从思想渊源上说,科举制更多地依赖于法家传统而不是儒家传统,而且理学思想与科举制度的紧密结合,也提高了法家思想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专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对核心,专制并非是对民主思想的简单背离,两者相互贯通、共同发展,对专制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推动民主思想新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工具理性角度、环境价值论、神学视野及善恶论等不同视角对专制主义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它立足的是探寻构成历史发展真正的、最后的动力。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开始"被挨打"的起点。就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进程而言,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其必然性。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积蓄的社会矛盾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激化,专制体制内部体系的崩溃、统治系统与被统治系统之间的矛盾、八旗与绿营的腐败,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传统封建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之间的冲突,封建专制政权的瓦解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中的“单向性思维方式”和“注经式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种旧的传统。它是在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几千年封建政治专制及其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必然结果。我国封建社会有着漫长的封建政治专制的历史,这种封建的专  相似文献   

7.
于玉莲 《学理论》2010,(5):45-47
儒学研究的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及其意义的学说。儒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其道德人文主义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关于“良知”的学说则是儒家心性论的中心。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只要将传统儒学中的那些合理的内容加以适当发挥,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李兴濂 《各界》2010,(12):36-36
历史上,每个专制统治者都想把自己打扮成伟光正形象。可是,那时又没行美容变脸术,爹妈给的模样改不了,于是就靠画像来包装自己的伟大。这恐怕是专制统治者唯一改变形象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辰 《学理论》2014,(8):47-48
韩国的儒学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儒学东播的历史进程中,韩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较为全面地接受了儒家思想,并且稳定地传承下来。在当代韩国社会里,儒教组织较好地保留了儒家传统,儒学教育和研究蓬勃发展,尤其是儒家伦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思想深深地根植在韩国人心中,已成为韩国民族特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发展,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中国哲学合法性等等诸多的辩证中,度过了一个世纪,许多延续发扬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意见被提出来,这个过程包含许多大家之间的交流,呈现现代中国人对传统哲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强烈关注,其中儒家思维的生活化、生活儒学、人间儒学等等的观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讨论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陈思 《党政论坛》2013,(20):46-47
对埃及的世俗统治是由法国、英国殖民者开启的。殖民时代以后,无论是1922年独立后的法鲁克政权,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之后建立的政权,也都是世俗政权,即由现代法律和政治体制,而不是宗教法规统治国家和民众。不过,由于独立后的法鲁克君主政权、纳赛尔以至穆巴拉克的共和国政权均属专制体制,这也成为后来世俗统治被倾向于宗教精神的群体所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亮 《学理论》2013,(8):17-18
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倡行人文理性的政治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其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借鉴儒学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道德伦理,有助于造就推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视野中,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在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解放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必经的过渡阶段,因而无产阶级民主就成为其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破除高度集权,使长期困扰我国的政治全能主义受到了一定抑制,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但同时,这也带来了严重的"权威危机"现象。为此,进一步厘清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深层关系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永庚 《学理论》2012,(19):74-76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确立以后面临着如何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艰巨任务,思想教育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特别是灵魂深处的问题,因此它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哲学得到民众有效认同的方式方法,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国家哲学在国民中实施的规范性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广大民众通过监督、舆论和民谣等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对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反观。通过双边的互动,在民众中形成对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儒学开明论的要害在于看不到儒学的性质取决于其思想体系的历史性,而不取决于其思想成分的复杂性。仅据若干民本开明语录,掩盖不住其整体上耦合于王权的千年意向。其民为邦本等外在言说,奇特地背附着三位一体的专制亡灵,严重钳制中国人的心智,阻碍着他们超越传统、迈向现代的脚步。近代兴起的国学,本身就蕴涵着突破传统儒学束缚,阐旧邦以辅新命,别立新宗的时代精神,因而成为传统活性因子既突破旧体系又得以保存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18.
闫周秦 《学理论》2009,(5):40-41
儒学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它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是任何外来思想都不可代替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能回避其与儒学的关系问题。但是,儒学的主体思想毕竟已经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因此,儒学又必须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因此,儒学现代化就是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儒学也必须马克思主义化才能获得它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认真而深刻地反省、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需要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命题的深层意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深入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国学热、读经热的今天,人们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就哲学来看,这种情况本身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尽管获得了新的理论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上还存在着困难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保持主流形态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这里,不仅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中国化命题内涵本身的反思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真正获得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为此,本期专门组织了以下四篇文章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李西堂 《各界》2013,(6):75-76
财富产生权力。封建专制权力的实质是通过一切生存资源的垄断达到对人的控制。管仲把这种生存资源垄断概括为“利出一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