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奕  Baker 《小康》2004,(1):44-45,54-59
同是在安徽凤阳,离小岗村不远的地方,一个叫赵庄的村落目前又在上演一出“摁手印”的故事。但这边的故事与当年为“分田到户”而摁手印的小岗村农民恰恰相反,是把分出去的1万亩土地又重新集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18人的25年     
《小康》2004,(1)
21世纪的阳光,晒得安徽凤阳小 岗村颇有些不自在:这个当年掀开全 国土地大包干历史序幕的村落,并没 有在随后的25年发展中扬起顺风的 帆;而近来尤其令小岗村难堪的是, 连周边的一个叫赵庄的穷村子都公然 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25年前,安徽凤阳小岗 村的18位农民在一张契约上 摁了红手印,这一举动最终 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从农 村开始的改革。25年之后以 敢为人先出名的小岗村,却 在今天陷入了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小岗村:改革路上不歇脚白礼华,王青提到小岗村,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心生感激和敬佩之情。因为这里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而改革使得亿万中国人获益。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历史名城凤阳县以东40公里处。走进这个村庄,迎面是一道高大壮观的牌楼,上书“凤阳县小岗村”6个大...  相似文献   

5.
娄正江 《现代领导》2009,(12):45-45
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走了,妻子收拾着他的遗物:泥巴还在鞋子上,鞋边都穿烂了:他留下的日记:“如果能用生命换来小岗村的繁荣和发展,将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6.
总书记来到小岗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人来说,1998年9月22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正如小岗村人在20年前的那个冬夜,18户农民约定搞包干到户被载入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30年。遥想30年前,那场滥觞于小岗村,不无悲情色彩的“托孤壮举”,却孕育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改革之门。 农村改革初期举世震惊的奇迹般增长,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滞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日益突出。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5年将主题锁定在了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这一观念的确立,中国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各种不利于改革的禁锢。包产到户:小岗村18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举起了挑战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大  相似文献   

9.
小岗村正为形象工程所累,村委会得不偿失,靠赔本赚吆喝,这已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30年前,中国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起步。30年后,当中国改革与开放目光再一次投向农村,小岗村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从繁华热闹的省城来到偏僻贫穷的农村,在清苦的基层一待就是六年。三年任期结束时,百姓用红手印挽留这位给小岗村带来大变化的书记,他就是安徽小岗村前书记沈浩。 他一心扑在小岗人身上,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葬在了这片为之付出心血的土地上。小岗人由衷地说:“沈浩是我们的好书记。”  相似文献   

11.
沈浩的启示     
小岗村书记沈浩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事迹传开后,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沈浩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2.
小岗村正为形象工程所累,村委会得不偿失,靠赔本赚吆喝,这已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30年前,中国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起步。30年后,当中国改革与开放目光再一次投向农村,小岗村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3.
徐李送 《今日浙江》2011,(11):54-55
提起当年中国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人们第一印象恐怕就是3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的血手印。  相似文献   

14.
“小岗村”这个名字,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风险,在一纸包干到产的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在国内率先把土地经营权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后来在全国广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15.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饥寒交迫难度日.身背花鼓走四方……”这首曾经记录小岗人苦涩生活的《凤阳花鼓》,是过去小岗村乃至全国农村百姓穷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的小岗人敢为人先,闯出了“大包干”的惊人之举: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不堪贫困挨饿、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包产到户”的“密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相似文献   

16.
乐其 《楚天主人》2010,(5):34-34
安徽凤阳小岗村优秀村干部沈浩在小岗村只有短短6年时间,却写下了厚厚29本民情日记,每一页都记载着他对群众的深情厚意,每一页都可见他情系人民的拳拳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以来,20万字的《沈浩日记》在党员中传诵,一位被180多位农民3次以摁红手印的古老方式永远留在安徽小岗村的优秀干部,感动了亿万人民,铸就了时代经典。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安徽小岗村18户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的土地改革掀起了新中国改革的风潮。30年后,又一场与土地制度有关的探索正悄然起步。“十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考察时指出,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莫署  江波 《人民公安》2011,(8):46-47
两张照片背后,是中英街的历史记忆和变迁。而中英街的变迁折射了历史的巨变,见证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见证了香港人心的回归,见证了粤港两地的共同进步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前,因为一桩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性暴行和入室抢劫案。奥兰多·波奎特被冤坐牢,为了这桩自己没有犯过的罪行,他面对的是一段长达55年的刑期。在铁窗中呆了两年多后。奥兰多伺机从监狱逃出。开始了20多年漫长的逃亡之路。1989,美国有194名犯人接受了DNA测试后被证明无罪释放,但奥兰多·波奎特却因逃亡在外,错过了这一次洗清冤枉还其清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