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这年8月15日至8月29日,在延安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会———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暨华北日本反战团体大会。这次大会轰动了整个延安,上自八路军总司令,下至中直、军直和边区政府机关干部战士,都为侵华日军中竟杀出一支抗日队伍而振奋。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盛会,是由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和设在延安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本部组织、召集、安排的,虽然会议议程颇多,但开得环环相扣,周密紧凑。8月15日,大会开幕式在陕甘宁边区参议厅召开,与会人员超过3000人,印度、朝鲜等国均派…  相似文献   

2.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培养出了大批来自日军的反战人才,他们又在各个战场组织起了反战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和解放联盟等分支组织,不断接受着延安本部的指导。因他们通晓日军驻守规律及作战战术,其反战宣传和瓦解日军各种活动是非常有效的,经常“折腾”得日军被动挨打、狼狈不堪,而他们的反战组织则似滚雪球一  相似文献   

3.
正一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对日军发起强大军事攻势的同时,也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期间,"日本士兵反战同盟"(原为"觉醒联盟冀南支部")发挥了很大作用。觉醒联盟冀南支部1941年下半年在河北枣强地区成立,成员是被俘和投诚经教育后自觉自愿进行反战的日军官兵。初期只有秋山良照、水原健次和成泽3人。后发展到十几人,有小林静夫、袁广见等。留日  相似文献   

4.
1943年.是抗日战争史上最艰苦的时期.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命令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给日本帝国主义加速南进提供了战机.日军继攻陷岳阳后,步步向长沙、衡阳进犯,欲将侵略铁蹄踏遍我国大西南.为实现大举南侵的计划,当年秋冬之交,华中日军调动频繁,屯集重兵和武器辎重于侵华日军华中大本营——武汉、处于武汉外围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作战,牵制日军南进.1943年底,新四军第五师与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重创武汉日军.  相似文献   

5.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既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1941年以后,日本国内矛盾突出,人民生活日趋困难。侵华日军内部阶级压迫残酷,士兵经常被打骂,甚至被当众活活打死。若士兵在战斗中受重伤,即被当场处死。特别是日军由于兵力不足,驻扎分散,常是几个人或十几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在华日人有识之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和日俘直接加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先后建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反战团体,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战斗争,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运动的概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某些侵华日军仍然留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不甘失败,故以种种形式继续残留在我国的一些省市。这些残留日军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国民党发动的反共战争,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残留山西的日军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山西日军残留成因 早在1945年5月,盟军攻克柏林之际,侵华日军已经预感末日来临。在此形势下,侵华日军山西派遣军中的大多数人,准备放下武器回国,而以日伪山西省政府顾问辅佐官城野宏、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山冈道武和参谋岩田清一等少数人,则准备继续残留山西,以便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8.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东临渤海,西胁津浦,南凭黄河,北迫平津,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系着山东、晋察冀、冀南等抗日战场,如一柄利刃插在日本侵略军的心脏,似一块磐石任凭风吹浪打坚不可摧。 抗日战争期间,周贯五作为冀鲁边的主要领导,在这块土地上坚持了整整7年之久,他的业绩铭记在津南鲁北人民的心中。 (一) 1939年1月,侵华日军第五、二十七、一一四师团数万兵力,分三路从济南、德州、沧州方向,向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逼进,企图一举消灭边区人民抗日武装。 八路军东进纵队领导鉴于敌强我弱,决定部队分散与日军周旋,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相机歼敌。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各率主力一部。分散活动,跳出日军的合围。时任第六支队政委之职的周贯五则率部坚持在东陵、盐山一带,寻机破敌。  相似文献   

9.
经盛鸿 《唯实》2018,(1):84-88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对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随后,日军在南京建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扶植了汪伪政府。南京成为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大本营与巢穴。面对着日军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中共中央对南京地区与苏南敌后广大地区的抗日斗争,进行了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派遣新四军在江南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0.
经姗姗  经盛鸿 《唯实》2022,(3):89-92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妇女是受害最严重的群体;她们对日军暴行的反抗,也最刚烈,最感人. 一、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 对中国妇女的性暴行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对中国军民实施40多天的血腥屠杀、抢劫与焚烧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对中国妇女大规模、持续多日、毫无掩饰与毫无节制的疯狂强奸、轮奸和奸后摧残...  相似文献   

11.
陈昌喜 《党史文苑》2004,(11):56-56
1937年7月,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事的几个日本军人最后的命运如何呢?田代皖一郎他是日本佐贺县人,1880年出生,“七七事变”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8日凌晨,田代在司令部召开会议,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7月11日晨,日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还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于15日突发心脏病暴亡。牟田口廉也事变发生时,他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8…  相似文献   

12.
《党史纵览》2006,(4):55-55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地处华中的大城市武汉成为重庆政府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作战物资主要集散地.为此,日军积极准备进攻武汉,日本空军加紧对武汉实行狂轰滥炸.面对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中国空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一边组织部队迎击日军的空袭,一边决定派遣轰炸机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并散发传单,以此警告日本当局.  相似文献   

13.
同“九一八”事变一样,卢沟桥事变也是日军精心策划出来的。 1937年 7月 7日夜,驻北平丰台的日军以一名士兵 失踪”为由,要求进 “入宛平城搜查。随后,日军在交涉中改变了理由———在日军“军事演习”中,有中国士兵对日军进行所谓 “非法射击”,要求中国军队退出宛平城。改变的原因是,“失踪”的士兵归队了。这个无理要求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的日军及战后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是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造成了事变的发生。对此,一位中…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3):40-40
正没被销毁的罪恶"砍中国人头之类的事是家常便饭,把他们的尸体往山中一扔,便会有狼和狗来吃,令人恶心。"这是日军士兵小林明一1942年寄自中国山西大同的一封家书。或许是这样的内容"抹黑"了日本军队的形象,该信件被日本军方审查机构标记为"抹消"处理。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王心惠介绍说,当时侵华日军采取了邮政检查制度,一旦发现被认  相似文献   

15.
山下奉文,原侵华日军将领,侵菲律宾日军司令官,日本陆军大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陆军高级将领,甲级战犯.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山下奉文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指挥所部进行马来战役,占领英国远东海军基地新加坡,遂获称"马来之虎".他也是一个侵华战争的罪魁,对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犯下滔天罪行.他的一生便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血腥人生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  相似文献   

17.
陈模 《红岩春秋》2007,(6):39-40
1938年的夏天,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厅长聘请了两个日本朋友——鹿地亘和池田幸子夫妇作设计委员(也就是当顾问),帮助指导第三厅七处的对日宣传工作。他俩还担任日本反战同盟的负责人。反战同盟大多是日本来华的反战人士和反战士兵。鹿地亘和池田幸子是日本著名的反战作家。  相似文献   

18.
正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将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由杨成武任团长兼政治委员。1937年8月22日,杨威武率部由陕西三原云阳镇出发,向抗日前线挺进。在山西省繁峙县上寨镇,杨成武接受了挺进敌后阻击来自涞源城和广灵的增援日军、确保平型关主战场歼灭侵华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井冈山区域没有侵华日军的常规驻军。原宁冈县范围内,除了日军在乔林、楼下、源头几地路过一次,可以说没有到过日军。1945年1月下旬,侵占永新的一支日军开到新七溪岭,在山顶上向新城发射了两炮,炮弹落在城内西门谢松青家的庭院内,炸出  相似文献   

20.
静德 《党史文汇》2004,(8):34-36
1943年 主持温村会议,总结经验,使边区走出困境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军加紧在占领区抢夺物资,大肆实行"三光"政策.为了扭转这一严重困难局面,邓小平于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在涉县温村主持召开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