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文学研究,向来是以人格为中心的价值研究。作为楚辞研究的中心,屈原的人格话题自然经久不衰。屈原以生的追求,体现了其生命的价值;又以死的选择,升华了他的人格价值。从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所喻的内性美、君臣关系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可以深刻透视出屈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功绩卓著,因此,他遭遇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楚国贵族的嫉妒和忌恨,他们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独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屈原后因多次劝谏顷襄王而被革职,流放陵阳九年,永远不准过江,郑袖还污蔑屈原为疯子.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楚国王室灭亡. 五月五日,屈原抱石跳江自尽.  相似文献   

3.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在中国可说是妇孺皆知。湖北秭归,有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有屈原投江的传说,纪念屈原的风俗——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一直流传至今。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屈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颇得楚怀王信任,曾出任左徒之要职,“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战乱年代,他曾提出了一系列彰明法度、举贤与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等强国争雄的进步主张。但由于他的主张触犯了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2,(6)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人民诗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四○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屈原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不受楚王信用,受到佞臣排陷,晚年过着流放生活。他有时也想出国,但舍不得祖国和人民。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的郢都,屈原绝望之余,在五月初五(端午),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他留有《离骚》等二十余篇作品,表现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深挚感情。 人民同情屈原的遭遇,两千余年来,一直纪念着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示要打捞他的遗体,投粽子以饲蛟龙,让它们不要加害安息于江底的屈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尽地评述了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对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及其作品的独到分析,具体指出了闻一多论说屈原及其作品的独特方式,认为闻一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一个时代《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6,(6)
正在中国,屈原可谓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每年的端午节,中国各地都举办赛龙舟、吃粽子之类的活动。这个节日最初虽非因屈原而设,但后来的确成了纪念屈原的特定节日。在中国,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与一项民俗、一种精神关系如此之紧密,历史上很罕见。屈原,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者,一个诗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而言,他都为中华民族的品格、精神、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今多少志士仁人磨砺自我、  相似文献   

7.
不妨让我们来约略设想一下谋杀屈原的激烈场景吧.刺客在汨罗江上乘舟追杀,而屈原则乘坐另一小舟夺路而逃,其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难忘.但这场水上生死角逐,最终以屈原的不幸落网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古今论者一般都主张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我以为,屈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魏炯若在《离骚发微》中说:“屈原的政治,出于屈原的学术,其政治的来龙去脉,亦即其学术的来龙去脉。屈原在怀王左右,受到严重的谗毁,在楚国贵族社会里,遇到严重的孤立,都是由于政治和学术的原因;最后的沉湘,是殉楚国,殉楚王,也是殉他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所以,我们又认为《离骚》不仅是一般高于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所谓辞赋之祖,尤其它的思想内容更说明它是文学史上空前的政治辞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事关我国未来和发展方向,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养成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按照屈原廉洁品质和时代发展要求,有意识地进行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活动。本文着力于探讨屈原廉洁品质和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内涵和相关内容,以弄清屈原廉洁品质对于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里说道:“屈平(就是屈原)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意思是说:屈原在诗歌刨作上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出色的成就,也是由于得到了外界景物的影响和触发的。 这个观点后世赞同的人很不少。拿现在我们的观点看起来,任何大诗人、大人物、任何在事业上和学术上大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他那个时代,都是他那  相似文献   

11.
窦春蕾 《理论导刊》2007,(2):104-105
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杰出体现者。他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追求理想的执着态度、独立不迁的人格魅力、顽强不屈的批判精神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在今天建设当代文化精神上依然意义重大。《渔父》突出体现了屈原激进的人生态度和光辉峻洁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2.
《各界》2009,(6)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姓屈,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卢新宁 《民主》2007,(12):15-15
2000多年前,当神情孤伤的屈原徘徊汨罗江边时没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愤悲壮的自沉,构成了中国文化史至为厚重的一页。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脚下的土地和后来子孙回望历史的重要凭依。因此,当传说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将以国家法规的形式,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有谁会否认它"表明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陈联 《瞭望》1986,(46)
今年四月,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举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出”在纽约展出。刘凌沧等数十位大陆画家精心绘制的作品使那里的许多鉴赏家和观众击节赞赏,耳目一新。一位读者在来信中盛赞刘凌沧先生绘的《屈原》“线条遒劲,色彩绚丽,把屈原爱国的精神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刘先生“不愧为近代人物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15.
谏是直言规劝,在客观上往往导致纠正失误、挽回损失。在古代,谏亦专指"规劝君主改正过失"。在先秦至唐宋,各朝统治者均设有谏官,以实现对国家决策者执政疏失的纠偏。谏官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屈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廉"的典范,其实现廉的方式主要是谏,所担任的三闾大夫之职就是谏官,是一个既可向上谏言又可监察群下的岗位。屈原以直谏为廉,勇于牺牲,是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负责,也是爱国的集中表现。屈原以直谏为廉的思想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蕴藏的民歌浩如烟海。千百年来,民歌以口头吟唱流传于民间。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县,每年端午,为纪念屈原举行龙舟竞赛时唱的《起桨》、《游江》、《竞渡》等民歌,至今保留着与《离骚》相仿的辞句。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地区,春秋时节都举行风俗歌会——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屈原及其本人的作品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9日,我们兄妹4人带着父母的嘱咐,父母的遗憾,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带着母亲珍藏五六十年的像册,踏上了回乡之路。由于人为的阻隔,半个世纪之后才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真是感慨万千。在台湾的高雄市小港机  相似文献   

19.
振如 《瞭望》1989,(38)
记得一位古人说过: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句话作为当名士的捷径,虽然不无对某些人的调侃,但其中对屈原《离骚》的推崇之意却是真诚的。 如今,社会发展了,人类进化了,当名士的捷径也五花八门,有以性描写放肆成名的,有以向外国人破口大骂中国蜚声的,这些当今的名士或准名士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精神早已不屑一顾了。 我常常想,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只有两个是纪念人的,一个是纪念介之推的寒食节,一个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特别是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习,自古至今长盛不衰,连在海外居住的炎黄后裔也  相似文献   

20.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3)
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而生,因幕其绚烂辞采而神追千载,因敬其爱国情怀而高山仰止,因痛其投江自尽而哀婉悲情。今年的端午节,粽子天价再创新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变味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