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和谐观——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和谐观”,既汲取了旧的和谐思想的精华,又有别于旧的和谐思想,是融汇古今中外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思想产物。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现代和谐观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辩证观、科学观、全面的发展观、新型的价值观、辩证的历史观。只有从这“五观”去综合分析和理解现代和谐观,才能在新的高度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冯起国 《传承》2008,(14):50-51
社会与人的发展呼唤和谐教育,教育本身发展也呼唤和谐教育。然而目前教育本身存在着很多不和谐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视域探析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和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与人的发展呼唤和谐教育,教育本身发展也呼唤和谐教育.然而目前教育本身存在着很多不和谐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视域探析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和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其内在包含着事实与价值、批判与规范、历史与现实三重相互对立统一的规定性。因此,马克思正义观在逻辑本质上是一种辩证的逻辑,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批判维度与规范维度、历史制约与现实可能的辩证统一。为此,只有从辩证的双重维度出发,才能澄清关于马克思正义观的争论,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精髓,揭示马克思正义观的真实意义与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由于文明发展的差异,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从抽象本原的本质特征,到具体事物的对立统一,再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理性状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阐释可分为:抽象和谐论时期、具体和谐论时期以及发展和谐论时期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和谐关系论的观点,这里的"和谐"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物间共生、互利、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的视域中,“同”意味着无差别的绝对同一,与之相对,“和”的内在含义首先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从社会领域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和”往往具体化为和谐的观念或价值原则,并展开为两个方面:其一、理想的社会形态或目标;其二、达到或实现以上目标的方式。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观念为内在指向,传统哲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8.
熊明 《理论月刊》2005,(12):55-57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包括两个基本原则,即现实性思维的原则和价值原则。现实性思维原则是本体论原则,为理论认识提供正确的出发点;价值原则反映人的活动的根本性质,是理论建构的起点。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共同成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季明 《学习与实践》2007,(1):123-12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议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忍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申。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勃 《长江论坛》2016,(1):91-96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标志着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伯林偏爱消极自由,但并不否认积极自由的意义。伯林主张两种自由的价值不可通约,也无法替代。他强调两种自由分别因"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强制个人走向不自由。因此,寻求两种自由之间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焕成 《传承》2008,(24):28-29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重要逻辑论断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研究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重要逻辑论断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研究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和谐观与西方和谐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宁 《求索》2007,(6):150-151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原则,本文阐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指出“和谐”思想的四个层次。V与西方的“和谐”思想进行比较,阐明二者的异同,以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党内和谐的辩证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内和谐是新的治党理念,要求实事求是地处理党内矛盾,转变只有斗争才能解决矛盾的思维方式,又不能放弃必要的斗争;要处理好"四个服从"与"四个尊重"、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党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 《思想战线》2007,(4):40-47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全球治理追求"善治",使全球正义问题凸显,成为政治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新全球化时代成为全球正义发生的历史地平线;而交往实践观成为科学解读全球正义问题的政治哲学视域。全球正义是一种在全球化公共交往平台上的公正秩序,它既是社会交往结构的规范原则之一,也是建立在自由的多元主体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公正规则,更是交往实践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正义既要反映客观的交往结构规律性的状况,获得合理性;又要获得主体际共同价值取向的支持和认同,使之合法化。没有合理的合法性或没有合法的合理性,都不可能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与生态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以广阔的哲学视角,为我们研究和实现生态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实质的论证,对近代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根源分析,以及对未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蕴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尤其是他的实事求是辩证否定观 ,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都采取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否定观的态度。这对于我国面向 2 1世纪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建设好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含两大基本内核,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有些学者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哲学"的命题,以取代过去的"斗争哲学"。文章认为这样的提法值得商榷。既不能用"和谐哲学"替代"斗争哲学",也不能用"斗争哲学"替代"和谐哲学",正确的应该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