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忌、戒命(或戒律)以及扬善抑恶、虔诚信仰、洁净不染、施爱、舍己禁欲、诚实不欺等是宗教伦理道德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宗教伦理道德具有形式上的超历史性、具体内容上的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高度自律性的特点;正确认识宗教伦理道德,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道德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利害关系的认识。宗教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江泽民在1993年全国统战部长座谈会上指出:要“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协调、相一致,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道德都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是特殊的社会现象,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尽管宗教和道德各自的起源和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和过程,然而宗教和道德的起源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自身的利益、人类意识的发展水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在宗教和道德的起源阶段,二者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道德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道德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单方面的,道德也影响着宗教,由此形成的宗教道德成为宗教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至出现了道德化的宗教和宗教化的道德,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的文化世界里,人们信奉不同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学说,生活在不同的宗教、意识形态和道德共同体中,导致了道德价值的多样化,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信奉一个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生命伦理观念,而否定或者忽视这种多样性是欠妥的和盲目的。另外,被广泛认同的全球生命伦理学的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本身也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受到一些质疑。一些被普遍接受的伦理原则有时却会导致矛盾的、无法接受的道德结论,那么,建立某种普遍化的原则是否可行,这些都是发展全球生命伦理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以来,渐渐形成了理性至上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与此相伴随的则是"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现实中常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危机。确立道德的标准不能完全依赖理性,而应以理性与信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宗教的本质和特征决定其能够在道德建设上做出特有贡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实现相容共济。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比较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异同 ,分析宗教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提出可以从宗教道德入手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康巴地区作为信奉噶玛噶举教派的传统藏区,其绘画艺术实质上就是宗教性质的,无不体现着噶玛嘎孜画派的教化功能,即尊卑长幼有序的礼仪、扬善惩罚恶的道德观、普度众生的人文关怀功能。在当前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发挥该画派原有教化功能,主要涉及传统价值的保存、传统价值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全面迈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为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搭建了新的传播平台,开启了新的自由空间。借助新媒体,宗教类信息在传播中极易形成虚拟信仰空间--互联网宗教。新媒体与宗教的边界淡化,使各类人士便于接触宗教、学习宗教乃至信仰宗教。但是,宗教信息也变得难以把握,不能确保符合法律、伦理乃至宗教戒律。此外,新媒体上传播较为广泛且容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反响的往往是各类涉及宗教的负面新闻和危机事件。更为严重的是,宗教界对各类宗教事件往往不能做到快速、及时、人性化的回应,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不熟练、不习惯、不迅捷。宗教工作应积极借力新媒体,实现新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发动教职人员的积极参与,更要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广泛投入,既要通过积极向上的宗教理念来转化,又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崇明县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讲经说法为平台,努力弘扬和谐理念;以道德教化为抓手,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以慈善活动为载体,真诚体现大爱无疆;以宗教文化为亮点,带动旅游事业发展。在引导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创造良好氛围;创新宗教服务形式,力求规范有序推进;拓展宗教服务平台,发挥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仰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从基本类型上看,社会信仰可分为:政治信仰、人生信仰、道德信仰。任何社会信仰的产生既有其本体论的基础。也有其认识论的前提,同时还表现出实践论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角度看,法律与道德具有必然联系和共同元素;从规范功能看,法律与道德并立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治国方略看,必须坚持法制与道德相结合;从秩序层面看,道德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成分,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戒律、宗教制度、宗教习俗以及宗教活动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组织是传承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宗教文化遗产,无论是对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还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的歌词艺术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题材内容上看,有以爱国主义思想为题材的歌词,有以爱情为主题的歌词,有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歌词。从艺术特性看:善于通过丰富、生动形象来构思,善于运用抒情写意的手法,并且语言质朴明白如话,韵律和谐优美。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是否以及何时以何种立法模式在何种程度上认可同性结合与该国家的社会类型及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在机械团结型社会,同性结合受到集体意识的排斥、道德谴责及宗教桎梏,同性结合因而为法律所禁止;分工协作型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同和弘扬弱化了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与排斥,呼唤对同性性行为的制度规范,为同性结合法律认可创造了条件。从社会结构看,社会分层与分化、社会组织的多寡、文化的单一与多元以及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强弱等均会影响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进程、模式及相关立法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6.
西方各国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宗教教育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家庭集体活动的纽带,受到了特别重视,在国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宗教教育是西方国家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应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方面,积极引导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些人由于信仰缺失,在寻求宗教慰藉时,误入歧途,加入了邪教组织。另有一些人对宗教无认知,在邪教的宣传与引诱下加入了邪教。对邪教人员进行教育转化除了从心理学、教育学入手外,还要从宗教学角度,弄清他们信奉邪教的原因,再结合传统中华文明、合法宗教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9.
启蒙: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是理解康德哲学奥秘的钥匙,启蒙是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康德的启蒙分认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进行,康德从"批判的"认识启蒙开始,经过道德启蒙和宗教启蒙,最终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哲学总问题,实现了西方历史上对人精神自由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开启和引领。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与宗教不可分的紧密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民族宗教化与宗教民族化。宗教使民族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使宗教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民族通过宗教彰显其个性和特色,宗教通过民族扩大其声望和影响。民族和宗教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将是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的主旋律;国际社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的机制显著增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文化融合的势头强劲;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走向明显。21世纪民族与宗教关系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受新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产生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