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记者:石主任,您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此为契机,学界迎来了一个深化抗战史研究的热潮。我们注意到,近来网络上关于抗战史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主流观点的声音,比如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网民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质疑,过于夸大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作用。您对此怎么看?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达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福建虽然不是主战场,也不是支战场,但是,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和革命斗争环境,不论是在局部抗战阶段还是在全国抗战阶段,都显示出了独特的影响力,并发挥了相应的历史作用。不过,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或因史料挖掘不够,或是认识总结不足,既不全面、系统,也缺乏深入。在此,本文就福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系统的梳理和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回望福建抗战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此,本刊特别邀请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王盛泽、吴明刚、郑复龙三位研究员座谈,帮助梳理和解读福建抗战历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增进人们对这一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5,(9)
<正>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北战场上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率先奋起抗击日寇,揭开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东北人民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有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一些与抗战有关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着抗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歪曲历史的言论,极易在社会上造成误导。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请他就如何定位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如何看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热点话题,进行全面深入、正本清源的阐述,以期能帮助人们更客观公正地看待那一段重要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写入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交流合作签署会谈备忘录;在重庆召开高级别国际性学术会议,共同研究抗战历史文化;《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获得通过;特别是今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签署……自2008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说起中国的抗战文化,说起战时首都重庆和大后方抗战,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5,(9)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高度,把历史和现实、今天和未来、中国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阐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深刻阐述了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目的和世界意义,充分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85年第4期关于抗战的几个问题 《党史研究》85年第1期中国史学界对抗战史研究有新进展 《缭望》85年第36期胡乔木在纪念抗战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85年8月30日宦乡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世界知识》85年第17期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史研究》85年第4期《红旗》85年第17期 《社会科学》85年第9期《历史研究》85年第4期论中国抗日战场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研究》85年第3期论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 《毛泽…  相似文献   

10.
<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活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活动虽已结束,但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事情,我们却不能不认真思考。对绝大多人来说,我们都是抗战的"非亲历者"。但在媒介化社会日益推进的今天,人们认识和反思抗战历史、形塑抗战记忆,离不开媒体对抗战的"纪念式报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和谐精神的胜利,从逼蒋抗日到淞沪和福建抗战、察哈尔抗战、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和谐团结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2.
广西抗战文化不仅是中国抗战文化的总汇,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广西抗战文化历史,缅怀抗战文化先贤,从广西抗战文化精神的传承中理解其经典,这对激励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8年初,梁漱溟访问延安,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进行了六次“交换意见”,交谈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策略的转变及对国家政权建构的态度、抗战的局势和前途、抗战胜利后的政局走向等主题展开.毛泽东与梁漱溟在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原因、中西文化产生差异的根源、救亡图强民族振兴的途径等问题上分歧较大,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二人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是文化改良主义者;一个侧重以政治的视角认识和改造中国,一个侧重以文化的视角认识中国.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六次“交换意见”,对毛泽东进一步系统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化什么、怎么化、化作什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现实要求相契合等重大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14—16日,“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北碚召开。这次会议是以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由两岸学界共同发起的第一次高层学术研讨会,也是重庆实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以来,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有关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近十年,学界对备受关注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如正面战场战役研究、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关系、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关系、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正面战场的认识、深化对正面战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成为二师二十一团1.2万名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发掘抗战故事,唱响抗战歌曲,回顾抗战历史。在这片热土上,人们以各种方式铭记抗战历史,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发掘抗战故事8月14日,月牙湖社区88岁的高学显老人(彝族)应团武装部和关工委的邀请,来到了团中学,为参加军训的  相似文献   

17.
资讯     
《红岩春秋》2014,(1):7-7
<正>●2013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获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出版《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等一批学术专著;编辑发行《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主办和承办了"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和"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11)
从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到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再到2015年7月7日习近平参观《伟大胜利历史贡献》抗战主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本文分别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功勋与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所形成的正面与敌后的两个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乃至战后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入探讨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评价两个战场对夺取抗战胜利的伟大作用,科学总结两个战场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10)
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的真实再现。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的重要价值。抗战精神是战胜中国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国人民于艰难之中获取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团结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