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毛泽东,如同青年马克思、青年恩格斯一样,其世界观也有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在政治上,青年毛泽东经历了一个从改良主义到一般民主主义,再到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过程。在人类进入后工业化乃至信息时代的今日,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之路,仍不失为引导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借鉴和有益启示。学习科学理论,接受理论熏陶;坚持正面引领,凝聚价值认同;深入社会实践,坚持"实际说话";厘清真理谬误,划清是非界限:这既是与青年毛泽东同时代的青年,也是当今时代青年健康成长,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6)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无论是在其青年时期还是在革命时期都给世人留下了宝贵可供学习的品质。早年的毛泽东坚定地发挥其实干精神,踏踏实实地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后,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将其实干精神逐渐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层面,供当时党内成员学习。毛泽东实干精神的发挥对于变革旧中国、加强和巩固了共产党的力量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面临的质量不足问题,党和国家要求理论工作者要围绕着社会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这就不可不发挥毛泽东的实干精神,即亲身调查问题、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明哲  赖路成 《求实》2006,2(2):11-16
在中央苏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原理,并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特点和社会实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在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艰苦斗争中,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4.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①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贯穿其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精神。毛泽东不仅将此作为调查研究实践的出发点,也将此体现在调查研究的理论中,最终又通过调查研究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调查研究充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首先在于,它促成了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毛泽东思想。其实,毛泽东从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使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即毛泽东思想的萌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实际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探索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包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口号,并对学习外国的方针、原则等作了一系列论述。这是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并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思想。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来源于他早期的生活、劳动和学习调查的经历,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外来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了解毛泽东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文化背景,激发了他对于中国前途与命运的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然而又面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冲突的矛盾,毛泽东为解决这一矛盾,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岳奎 《党史博采》2006,1(5):20-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并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思想.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来源于他早期的生活、劳动和学习调查的经历,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外来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了解毛泽东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直强 《党史博采》2008,(12):19-20,24
毛泽东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文化背景,激发了他对于中国前途与命运的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然而又面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冲突的矛盾,毛泽东为解决这一矛盾,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5)
正从文本中读懂崇高,探索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过程,感受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本书收集整理了目前存留下来的1912年至1920年期间毛泽东早期的文稿共152篇。阅读全书可以了解青年毛泽东求学时期的师生交往、同学交往,学习他的治学方法、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略、对教育的态度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救国"是近代中国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青年毛泽东在救国理论与实践中都曾受到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但他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最终摆脱了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领导全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深入中国社会,具体调查和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著作。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冷静  相似文献   

13.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努力运用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有效发挥了它的根本指导作用;同时从应有的高度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积极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今天,我们应继续弘扬老一辈所创立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青年毛泽东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经历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改良思想的过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及思想的抉择且最终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本文对青年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轨迹进行梳理,希望对青年人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最早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认真学习和回顾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思想和探索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革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改革的观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刘国权 《世纪桥》2021,(2):88-9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阶级分析论的奠基之作.自1925年12月1日问世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经历七个版本、三个阶段的流变,其流变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国情初步探索、将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融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发展深度接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新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贯穿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化、马克思中国化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予了界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4)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灵魂。它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和丰富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经验有三条,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青年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优质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后盾和储备力量。青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学习经历、社会实践、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应对行为,来剖析当代青年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力求寻找解决对策,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端正学习、生活、工作态度,立志高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