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要留住长城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更好地发挥长城文化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美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大运河苏北段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江苏北部地区绝大部分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的运输,南来北往的船队构成一幅靓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5.
正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赋予崇高的精神价值。作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同时,长城作为经济纽带,不仅引导其周边农、牧业经济及文化朝着主辅相承、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方向协调发展,更带动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对长城的不到位保护和过度开发给长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海内外旅游界早就有“北览长城,南游三峡”的共识,将中国北方巨大、古老的人文工程和南方壮美的长江三峡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副总理邹家华于1993年9月27日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大会上指出,三峡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奇迹,是中国历史上自建长城以来最伟大的工程。这就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大视野中,将三峡与长城等量齐观。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我们更能明了三峡与长城在文化与精神上的一脉相承与承前启后。 长城是伟大的,学术界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在新一轮文化热中,学者们将长城作为中华象征。并明确指出,长城精神乃中华民族精神,于是由之而兴起了长城学,并召开了国际长城学术讨论会。长城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心中坚韧不拔的脊梁和精神源泉。 三峡也是伟大的,但能否伟大到能与长城同日而语、分领风骚呢?结论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联合国总部悬挂的挂毯,其图案就是雄伟巍峨的万里长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大约石、青砖垒成一道高五米、厚一米的墙,可以绕整个地球一周。  相似文献   

8.
经济建设不忘保护文物韩冰洁近日阅报,惊闻山海关区一段35米长城被拆毁;不几日,又有南京总统府建筑结构遭破坏的报道见诸报端。消息传来,不禁令人扼腕愤慨:珍贵文物接连被毁,究竟为什么?众所周知,长城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熊召政曾经这样评述运河: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最伟大的标志,则应首推长城和运河。它们一个傲然矗立,一个悄然流淌;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比拟于人,它们应该是一对夫妻。一个冷峻,一个灿烂;一个征伐,一个孕育。相伴而生,千年厮守……但是,在今天,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和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为着寻找遗失的运河文明,我们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看来,刘枫委员把运河与长城相提并论,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对运河应当享受的地位的一次正名。“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此话并非出自诗人之口,而是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的识见。继去年两会期间刘枫委员与其他57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加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提案之后,刘委员又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  相似文献   

11.
长城首先是一处古建筑文化遗产,同时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寄托了中华民族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追求。长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族群气质与人文积淀,是推进民族精神传承的平台。感知长城文化,能够促使民众切实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与义务,传承优良品德,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12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会议室召开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用中华民族精神筑起新的长城"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正>诺瓦利斯曾经说过:所谓乡愁,只有在"家"意谓着自然时才是值得的。运河沿岸,曾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繁华的地带。时光的流水稀释了一切,但先人的物质文化创造,或是融入习俗,代代相传,或是铭刻在大地上,化为自然,成为风景。这是运河古镇留给我们的惊喜。沿着运河,人们寻找回家的路。大运河从来就是国家统一、繁荣的支撑和象征,河水中流淌着的不尽乡愁,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民族的、国家的。鸦片战争后期,英军沿长江西  相似文献   

14.
读者观点     
《小康》2021,(10)
正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利在千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北京观察》2006,(5):40-41
京杭大运河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和巨大的历史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近年,沿线城市纷纷关注运河,挖掘运河文化,利用运河生态人文资源,推进城市建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最重要运河城市通州,巨资美化运河,做深做实运河文章;江南运河城市杭州、苏州、镇江、常州等结合运河文化,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中部聊城、济宁结合运河生态,建设北方水城。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全力打造运河文化城市品牌,彰显了运河的历史、人文、生态潜在的巨大张力,充分展示了运河这一人类文化遗传的独特价值。人们在实践中,更加认识到大运河的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中国有两项大规模的社会赞助活动,一项是抢救珍贵的动物大熊猫,另一项就是维修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这个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就开始修建的伟大工程,当初是诸侯为巩固割据局面防止入侵而修建的,但今天的维修则是为了保护象征中华民族的古迹。  相似文献   

17.
<正>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流淌千年的古老运河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赋予了拱墅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拱墅因运河而美丽,而运河也因当代拱墅人的创新与智慧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  相似文献   

18.
正长城是最雄伟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存。历代长城遗迹总长21196.18千米,其中北京长城是万里长城精华段,总长度约为573千米,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36个乡镇,伴随着古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  相似文献   

19.
正长城是最雄伟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存。历代长城遗迹总长21196.18千米,其中北京长城是万里长城精华段,总长度约为573千米,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36个乡镇,伴随着古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  相似文献   

20.
宋慰祖 《北京观察》2021,(10):52-53
长城自创建之始,就既是军事防御建筑,更是和平发展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思想,构建了全球各民族、各种族间和平共处、相互协作、互补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 回首历史,长城形成的年代大约是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源于燕、赵、秦三国各自修筑的防御匈奴的工事,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长城促进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和平共处.同时,以茶马互市为标志,开辟了边关的贸易往来,保证了各民族间的贸易往来与和平发展.在过去的2400年历史中,长城内外的战争只占历史长河的百年时间,而更多的是长城内外的和谐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