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风(四)     
天亮了,天上仍留着那可怖的黑云,没有一丝阳光。阿强家里挤满了人。阿强母亲的哭声、父亲的呻吟声由这一群来慰问的人当中飘出。“你老人家不要难过,今天兰姑娘看看可能回来。”“我们凑点钱给他老人家医病要紧,他老人家再有三长两短。阿强可真不得了哟!”人群起了一阵骚动,许多破碎的法币、金元券堆在破桌上。阿强心头涌起了一股热,热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他连忙把它拭掉笑道:  相似文献   

2.
笑爷     
笑爷本姓肖,住在我们院子内,因为他爱笑,所以我们都叫他筻爷。 笑爷的老伴过世得早,但几个儿女都挺有出息,先后考上大学,又都分配在大城市工作。儿女请笑爷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可笑爷说什么都不肯去,说自己一个住惯了,日子过得舒坦着呢。儿女们拗不过他,只好随他意。  相似文献   

3.
情感的湿地     
血缘是生命与生命相联系最固定最恒久的一种关系。身为父母,用全身心去爱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小生命,那是一种绝对的付出。还记得我们把孩子从医院接回家后,老公在无数个夜里会不自觉地站到婴儿床边,看着儿子躺在床上安然熟睡的样子。记得每次,只要跟他讲到有关儿子的小趣事包括儿子偶尔做的小坏事时,他那抿嘴而笑的嘴角微翘的样子。孩子的血型随了他的O型,他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高兴,万能输血者呢,连蚊子都无比地爱慕,要不怎么说吃亏就是福。人家说孩子长得像妈妈,但一笑起来就非常像爸爸,他也心里很受用地不时偷着乐。因为怕孩子被动吸上烟…  相似文献   

4.
我男朋友2004年12月份退伍,2005年3月底应聘至保安公司。与他相识是在2003年3月,平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对于他这个人的了解,更多依靠通信和电话,只知道他在部队里是个出了名的人物,至于是什么地方出名那可就不知道了,他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事。直到退伍回来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才算是领教了他是如何出名的。他这出名和别人不一样,他是“玩命”出了名的。他有时候做起事来一是一、二是二,有时候却尽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偶尔也能幽上一默,把你笑个人仰马翻。他可是个鬼灵精,满脑子都是些个鬼点子,用我们本…  相似文献   

5.
思念小石     
又是雨季,湿涩的天气里弥漫着无尽的薄雾飘洒着无绪的雨丝。摇曳的细雨总是能勾起人心中沉淀已久的思绪。在这放飞思念的日子里,有一种心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飘溢出来,挥也挥不去。小石和我都是这个小城里的第一批巡警。高高的个头,样子极帅气的他有多半的时间脸上都挂着浅浅的笑。他平时言语不多,但却并不是那种木讷寡言的人,冷不丁地冒出句话来便会让人笑个半死或品味许久,颇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感觉。那时的我们,大抵都比较年轻,精力旺盛,难免便会闹出些恶作剧来。哥几个喝得酒酣耳热了,便将自己视做江湖豪杰,如梁山好汉般排…  相似文献   

6.
她和老公因为一件小事吵了架,于是关在书房里上网,却不想遇上了曾经的他。看到Q Q里他那亲切的图像,她忍不住眼泪直流,情不自禁地发了一条信息过去:你在啊!就这样一句,她便和他又联系上了,便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这辈子也不和你有任何牵扯!聊过之后,又相约见了面,她发现,他比以前更加成熟,更加体贴,更加温情。他总是默默地听她倾诉,间或给她一个笑  相似文献   

7.
何必解释     
几年前,住在机关大杂院里的时候,有个故事我至今难忘。我们单位有位离婚后带着儿子独自生活的妇文,平时有许多事很不方便。她的一位男同事出于同情,常常帮她干一些诸如买米搬煤气罐之类的重活。但是每当楼上楼下有人看见她和男同事在一起时。她总是非常紧张,有时候别人纯属好奇地一问,她就会赶忙解释:"我和他只是同事,他来帮我......"实际上,大杂院里的人大多在我们机关工作,互相挺了解的,但是她这样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地解释,反而引得一些人开始在背后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时间长了那男同事的妻子有所耳闻,有一次她气势汹汹地…  相似文献   

8.
抠爷     
抠爷真抠,不吸烟不喝酒,连打下的细粮都舍不得吃,整天吃玉米面饼子喝红薯干汤,平时也决不沾腥荤,只到过年时才割二斤白亮亮的肥肉一直吃到龙抬头。 那一年,有人送了他三斤油,他吃了两年还有一斤多。 有一天,抠爷和几个人去赶庙会,回来时,抠爷突然捂着肚子向前飞奔,转眼就没了踪影。等到大伙气喘吁吁赶上他,抠爷正从自家麦地提着裤子出来。大伙不满地说:“神经病,我们还以为你出啥事了呢!”抠爷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俺要把大便屙到俺地里肥田。” 抠爷没有别的爱好,闲了就爱坐在校门口看学校里那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或…  相似文献   

9.
秋雨     
儿时的伙伴,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秋雨了。很多年前,我就一直纳闷,他娘咋就那么有本事呢?一年一个地生,一连生了七个,全是小子,简直是下小猪一般。和我同年的秋雨其实不是在秋季的一个雨天生的,而是那年的秋天冀中平原数日无雨,他娘盼雨,给了他个酷似诗人笔名的符号。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那很贫穷的年月里,他们家因为孩子的拖累,更是缺衣少食,一到夏天,弟兄七个齐刷刷地光着腚满村疯跑,惹得村人耻笑。然而,我不笑他家穷,尤其是不笑排行老二的秋雨,他与我是同班同学。我们常常结伴去摸鱼捞虾,采榆树钱,捉知了猴,养蚕宝宝。我清楚地记得,那时…  相似文献   

10.
正二月,风和日暖。2月22日早晨,东兴市江平镇西北部那漏村那一组村民曾庆福一早就被一阵喧哗吵醒:"哇!这油菜花好漂亮啊!帮我在这拍一张。""那边还有格桑花,我们去那边拍吧。"当曾庆福被这样快乐的声音叫醒,他知道,又有游客来了。游客们陶醉在这片明艳的花海中,曾庆福生活其中,也觉得无比幸福。因为这片漫山遍野的花海,让他摘掉了多年来想甩也甩不掉的贫帽。往事不堪重提,因为上有老弱、下有幼小,曾庆福的老婆没有工作,全家只有他一个人外出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5年年底,积贫积弱的曾庆福  相似文献   

11.
高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线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  相似文献   

12.
算是楔子   我们几个有近 20年交往的文友同住在一个小区。其中王安有一家广告公司,当年他来郑州闯天下,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就把公司交给妻子孟霞来经营,自己当起了后台老板兼专业作家。他的公司就在我们住的楼下,雇员也大都是外地来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在一起久了,公司的人大都与我们熟悉了起来。其中有一个我们叫他小伊的小伙儿,是公司的会计。小伊二十二三岁的样子,性情很腼腆,也很懂事,平时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有时候我到公司打电话,他还用那种一次性杯子给我倒一杯纯水。也可能是出于对这些出门在外打工谋生的年轻…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14.
又见青花菜     
又见青花菜乔闻钟那天去菜市买菜,竟看见了青花菜(也叫芥兰)。这种菜或许早就在我们四川的菜市上出现了,可我毕竟是回国3年多来第一次遇见。买回它来,也随之开启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刚去美国的那一段难忘的日子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去美国的一个多月后,我...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路很不平坦。现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校的杨枫,20年来成长的路上更是道不尽坎坷。年幼的他,因为偶然一次医疗事故,他跌进了无声的世界里。从此,永远痛苦地告别大自然中美妙的曲波。老天太会捉弄人,生活的境遇又多么地不公平。而生命的火花,只要刻意地去点燃,就会绽开得五彩缤纷。天资聪慧的杨枫,从小就热爱书法和绘画。在那不宽敞、不亮堂的家里,墙上都贴满了他的作品。家庭经  相似文献   

16.
晁珊珊 《小康》2013,(9):90-92
对于束之高阁中国传统艺术,有时候于凡会看得笑出声来,他感受到了难于名状的可爱与幽默,或许,这和他作品中同样的天真和内在的"少年化"如出一辙。草场地,与不远处游人如织的798东西相望。因为保留了乡村的生活形态,这里的安静显得更有学术气氛。十年前,艾未未为草场地设计的建筑群早已被知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8.
每年七月,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对于数以百万计的考生来说,那真是个哭的哭、笑的笑的时刻。看到绿灯的,在亲友的夸奖声中兴高采烈地跨进大学的门坎;看到红灯的,连同父母亲友,一起落进苦恼的深渊。邻村的张某去年就碰上了七月的红灯。成绩一下来,他以两分之差,被关在大学门外。他无所适从,感到羞耻,二十多天都不出家门。渐渐地,他觉得父亲在责骂他,邻里都在讥笑他,终日疑神疑鬼。后来,他跑到放了假的小学教室里去面对桌凳讲历史,跑到村边见人就说什么是实践,对着大树也呼叨个不停。他在无奈中精神崩溃了,孩子们开始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19.
一字之差没想到,素以办事精明干练的阿强栽了。错就错在一字之差。为扩大产品销路,生产假药的药厂厂长交待阿强撰写数份产品广告,张贴于市内各要道处。书法文笔皆通的阿强遵令,即研墨挥毫,龙飞凤舞一番。写好后,又亲自把它张贴出去。待他返回厂,有人告诉他,那份广告文其中一句“此药无任何副作用”中,漏写了一个“副”字,现在全城人都知道药厂生产出来的药无任何作用了。阿强闻言,吓得差点晕了过去。次日,厂长大发雷霆,嚷嚷要扣发阿强全年奖金,并免去其主任科员一职。第三日,阿强因惊惶过度,住进了医院。第四日,全城打假大检查,药厂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一个在柏林洪堡大学就读的小伙子,经常因为要筹措学费而外出打工,那年的暑假,他来到一家成立没几年的玩具作坊里当会计. 玩具作坊的老板是一个非常严格和苛刻的人,他希望自己的每个员工都是最勤劳的人,最好一天到晚都不断地工作,连洗手间都不要去,可是哪怕如此,作坊效益依旧很不好,而且问题不断,有时候是产品的质量遭到客户投诉,有时候是无法如期完成订单,还有时候则是成堆的产品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