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台商投资大陆的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与区位选择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无论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在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投资环境、集聚因素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偏好和诸多共同的特征。在未来的区域分布上,高技术产业由于受集聚经济的影响很大,其扩散效应将不明显,而传统产业受劳动力因素的制约和受当地市场的吸引,将逐步青睐中西部的配套环境较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甬政发[2015]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上市公司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加快培育壮大上市公司群体,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兼并重组,是进一步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平台、发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重要抓手,是示范带动创新型中小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和地域化的特性;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的产业集聚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持有不同见解,20世纪以来相关理论研究如空间经济学等,强化了政府对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和职能,并进一步揭示了产业集聚的优势。服务业集聚的特点与制造业不完全相同,对政府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的政策行为及角色定位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河南政报》2013,(3):2+41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现代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新型工业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建设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以城镇功能完善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的要求,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突出主导产业,完善服务配套,严格准入门槛,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新型  相似文献   

6.
欧美、日本等地的邮轮经济起步较早,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其对于当地的经济作用比较明显。邮轮产业可以带动当地旅游及商业发展,促进当地相关收入增长,提升邮轮港当地服务接待标准及水平。邮轮经济的发展还能扩大当地的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并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人口集聚效应,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一、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通过对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成长、演化过程的考察和比较,发现国家干预在每个国家产业区形成过程中都存在并发挥作用。根据国家干预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作用的强弱程度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互动程度,将国家层次上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1)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模式,以美国的硅谷、第三意大利和北欧的一些国家比较具有代表性;(2)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聚模式,以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国家比较具有代表性;(3)计划型的产业集聚模式,以前苏联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型国有企  相似文献   

8.
姬军荣 《求索》2013,(11):235-237
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有研究文献对于产业集聚动因从分工、外部性、区位选择等角度进行了解释,但并未揭示出产业集聚演进的根源。文章基于知识分散化、片段化的社会现实引入知识分散理论,指出个体进行知识互补和整合行为推动了区域产业集聚的萌芽与发展;不同企业在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积累导致分工深化,知识溢出和流动激发集聚区内企业持续创新;在制约机制缺失情况下仿制和假冒会导致知识价值降低,引发集聚衰退与转移等现象。为此,政府应重视区域知识的增加与流动,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来推动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发改委拟定的《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市发改委2007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尽快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充分发挥集聚区在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0.
百强县嵊州市利用农村本地的资源优势,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布局而形成的个私经济集聚区,能集约利用各种生产要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形成专业化、区域化的产业特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8,(21):F0003-F0003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滋生的手工刺绣发展至今,童装产业逐步成为织里镇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湖州市最具特色的产业。织里童装专业市场历经八次扩建后,至今形成了以童装、棉坯布和家具建材三大市场为主体,床上用品、服装辅料、物流等市场相配套的较为健全的市场体系。随着近几年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产业集聚效应的进一步明显,织里已经成为承接杭州湾、长三角各地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一体化的加强,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依靠当地的要素禀赋打出自己“的杀手锏”,充分发挥当地区位、资源、人才、文化等各种优势,做“特色”文章,打“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辐射“出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特色”已成为做大做强地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度创新红利亟待释放、我国企业引领产业链重构能力不足以及跨境产业合作平台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未来,需要以原产地累积规则巩固和跃升区域产业链,聚焦优势产业构建跨国跨境产业链,加快推动跨境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跨境产业合作平台能级,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服务,优化投资贸易平台,系统推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4.
潘东兴 《今日浙江》2012,(16):39-39
产业集聚因其具有特殊的竞争优势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参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廷银 《人民论坛》2020,(10):74-75
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集聚体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产业集聚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的最初诱因、人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保障、成本优势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动力、创新网络则是产业集聚的制度基础。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者,政府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可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创新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聚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商在大陆以产业集聚方式投资是台商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采取的一种投资策略。台商在大陆投资产业集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网络性与根植脆弱性等基本特征。共享市场资源,降低信息成本,获取最大投资回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的带动等都是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动因。台商投资产业集聚为现阶段大陆各级政府对台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办发[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要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必须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优劣势,从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四大集聚入手,积极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产业环境高级化和产业网络区域化。  相似文献   

19.
贺艳春 《求索》2013,(5):13-16
东莞是加工贸易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基于产业特征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的现实,出口转内销成为东莞加工贸易产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但由于对内销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缺乏充分认识.东莞加工贸易产业的内销进程在整体上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对内销环境展开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东莞制造”为主题概念.构建由传播型平台、渠道型平台、公关协调型平台、咨询培训型平台共同组成的多功能内销平台,以拓展三线市场业务为主,兼顾一、二线市场业务开发。  相似文献   

20.
胡慕贤  ;黄海峰 《传承》2014,(5):124-125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柳州市的核心工业园区发展势头都比较迅猛,园区内集聚了大批科技人力资源。通过剖析各市主要工业园区发展及科技人才集聚的原因、作用、发展趋势等,提出今后的发展需要朝着项目支撑、产业带动,做大城市、聚集人气,差异发展、合作共生等方向努力,可为科技人力资源的进一步集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