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两国有着各自的生产要素优势(中国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拥有优势;日本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拥有优势),通过发展中日经济合作,促使两国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使两国的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这就是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换句话说,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深化的。其内容包括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规则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当前公平正义问题是解决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矛盾问题的关键,是推动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问题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手握土地审批、工程发包权力的政府官员一再落马,高级别官员也越来越多。杨秀珠案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高官的来龙去脉,但更深的问题是:杨秀珠权力寻租的源泉何在?为什么很多官员出事都与批地、盖楼、造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均等化语境下不同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实现不同群体在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的均等,即托底水平的均等。但是我们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对增量部分进行改革,这导致目前不同社会阶层沿用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相互之间差异很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本着公平的原则,至少让相同缴费水平的人得到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有什么关系?能否从废除“名校省际配额”着手,打造一个新高考秩序?能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中国的教育改革事业? 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洪可柱先生,倾听他在教育事业方面的见解。没有公平何来和谐《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日前,您应本刊之邀,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做了一场名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演讲,现场反响很热烈。请问,您是怎样理解“公平”与“和谐”这两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可不像往日那样谈笑风生,显得有点忧郁。据说为了让北京在2008年顺利地举办奥运会,需要他们掌握101句常用英语。一个姓陈的司机说:“现在可好,要是不学英语,就得改行。这叫我咋办?公平吗?”虽则有点牢骚,他还是打开了仪表盘上的磁带来听英语,只要有空闲就得学几句。这就是眼下北京9万名出租车司  相似文献   

7.
张墨宁 《南风窗》2013,(20):54-55
如果人们都没有理想,现实的确是不会改变的,现状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现状。如果让今天的年轻人,和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在某个时空中相遇,要他们就心中的理想相互理解,估计是艰难的。换了一拨人,换了一个社会结构,就像换了一个世界。而现在可以通过"理想"这个词描述、捕捉的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可以从过去,从对现在的考察中,找到哪些走向未来的可能路径?这个社会多元化的理想,它们共同需要的制度和社会背景,从道德上而言,应该是什么?本刊记者就此专访北京大学哲学  相似文献   

8.
个税再改革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应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做出太多让富人减税的政策设计,而是应该在其他方面给富人提供刺激投资需求的政策设计,如行政效率的提高、投资机会的公平分配等。目前对个税改革的种种方式,体现的主要还是政治意义,距离实现真正的纳税公平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经济竞争的全球化,使瑞典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社会福利再分配模式受到挑战。瑞典政府在某些领域适当私有化、市场化,提倡多种力量合作投资福利,目的在于促进福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然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手段和措施,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活力,改革不适应全球化的政策,仍是福利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23,(6):30-3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这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出了动员令,指明了前进方向。“产改”工作已历五载,工会求索从未停歇。“产改”工作不是一项单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单一产业的改革行动,而是从战略上增强我国在科技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领域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因此,除了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林业大考     
赵灵敏 《南风窗》2008,(6):60-62
一场冰雪之灾为何会在林业生产领域,造成如此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一切难道仅仅是老天爷的错?执行几十年的植树造林政策到底有无需要完善的地方?林业保险是否发挥了分担风险的作用?在林权改革逐渐推进的当下,反思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3)
正在一个"高成本时代",政府展开的改革路线图是比较清晰的:以政府的"放管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社会经济活力。因为直接触及了利益格局的切割,以"降成本"为导向的改革也正在真正走入深水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成本社会"。怎么办?首先需要再次明确的是,这个"高成本社会"是有特定内涵的。简而言之,就是相对于我们的发展阶段和民众的收入情况,企业、创业和民众生活的成本过高。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3,(17):8-8
如果真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不要说让房价下降了),为什么不对存量房收房产税,逼拥有N多套房的人,考虑"持有成本"而放出来?不对从房价过快上涨中获暴利的人收税,却只对承担了房价上涨巨大成本的人收税,公平吗?  相似文献   

15.
葛洪义  冯善书 《南风窗》2010,(13):46-47
近年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沿着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的方向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这在职能部门和地方就演变为:既然人民群众要闹事,就说明法院、检察院联系群众不够,不能解决群众疾苦。所以,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就应该多做深入群众的工作,处理问题时不要仅仅考虑、甚至主要不能考虑法律的规定,一切必须让群众满意。那么,司法改革是继续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依法办案,坐堂问案?还是脱下法袍,深入群众,能动司法,主动出击,政法并举,化解矛盾?本刊特约记者冯善书诚邀我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教授就以上话题秉烛夜谈,或能引发大家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义桅 《当代世界》2014,(12):19-21
<正>自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感叹"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到三十五年前邓小平同志断言"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改革之于中国成为融入主流国际社会、抓住全球化机遇来释放制度活力和人民创造力的不二选择,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改革,通俗地说就是围绕"太阳"公转。这个"太阳"就是世界大势,现在讲就是全球化。如今,这种情形正在发生改变。全球化不再是一个既定条件,本身具  相似文献   

17.
李北方 《南风窗》2007,(3):88-88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写这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毛泽东刚刚32岁。  相似文献   

18.
注重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而注重社会公平是其中的一大关键。因为以机会平等为内容的前提公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按贡献分配为内容的分配公平能够极大地激发社会的活力,而合理和适度的结果差距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走进权利话语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保松 《南风窗》2012,(8):94-96
活在一个权利受到充分保障的社会,是否能让我们活得更安全更自由更有尊严?如果答案为肯定,同时我们视活得安全自由有尊严,乃构成活得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去支持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20.
赵灵敏  徐瑗 《南风窗》2008,(9):44-47
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应该着力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有资源分配权的人不应该有优先选择权。这就好比是在分一块蛋糕,切蛋糕的人应该最后一个拿,这样才能保证分得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