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是风廉当代西方幢憬未来的时髦观点。西方学者通过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未的巨大影响,为未来世界描画了一幅幅蓝图。这对我们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挑战,探索信息时代的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某些西方学者对未来世界的生动描述并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梅延多夫属于第二代俄罗斯流亡神学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第一代俄罗斯流亡神学家的基本的神学主题和使命 ,另一方面 ,在此基础上 ,他还结合了现代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神学思想 ,从他所处的特殊的环境出发 ,进行完全新的神学创造。其神学思想具有革新性 ,但东正教神学传统仍然是他的神学思想的主导 ,他几乎是流亡的俄罗斯神学的最后一位代言人。  一、东正教与西方基督教世界作为一名东正教的神父 ,梅延多夫对西方世界的世俗化问题十分敏感 ,体验颇深 ,他是这样来描述西方社会的世俗化心理的 :“也许 ,上帝在某个地方存在 ,这是可能的。但是 ,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怀疑和造反为特点的青年抗议运动,也有人称之为“一代青年的反叛”。这次运动对西方世界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对青年的研究在西方受到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一、反全球化浪潮的生成及其后果冷战后期以来,起源于西方世界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秩序与国内秩序。尽管许多非西方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主动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采取了妥协和融入的战略,但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些非西方大国并没有像殖民时期和冷战时期的许多非西方国家那样最终沦为西方世界的附庸。相反,冷战结束后,这些非西方大国对西方世界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秩序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非西  相似文献   

5.
哲学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因现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而产生,可是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远离"生活世界的现象。无论是古代独断论的哲学本体论还是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都陷入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困境。如何使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被公认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其中以现代西方语言学转向为根本标志。胡塞尔首先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海德格尔的"生存共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都在寻找哲学生活化道路的可能性。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提出"生活世界"这一命题,但其哲学观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依据从现实社会本身出发这一主旨,并由此展开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域。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思西方哲学家对"生活世界"这一理论的探讨,在比较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旨趣,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思想界对于法治和民主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近乎神话的理解。阿甘本运用例外状态和赤裸生命这两个核心概念,对西方的法治和民主神话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阿甘本能够深刻地展开对西方法治和民主神话的批判是难能可贵的。由于阿甘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因此阿甘本的批判也存在其局限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7.
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论:西方思潮传播轨迹的一般描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掀起了持续十年之久的西方理论热潮。其“热点”几经游移,留下特有的历史轨迹。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内容,四个阶段。所谓一条主线二个方向,即以人生探索为主线,围绕着对主观世界(自我)和客观世界(社会)的探索和认识两个方向而展开的;三个内容即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主要是哲学思潮、经济思潮和政治思潮;四个阶段即以1987年改革开放为起点,以1989年为研究终点,以83、85、87年为分界点而划分的时空顺序。  相似文献   

8.
万光 《瞭望》1992,(27)
美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后,继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明显上升,最近西方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又突出起来。这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发展。 西方国内矛盾突出的主要表现 (一)美国洛杉矶爆发大规模城市暴力冲突,并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武力攻打伊拉克的同时,已制定一项对整个阿拉伯世界进行政治改造的“宏伟战略”。此项战略的目标是从伊拉克入手,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对阿拉伯世界逐步进行改造,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铲除产生伊斯兰极端思想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以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总体战略。 在实施这一“民主化战略”进程中,美国也将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对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实施,无  相似文献   

10.
邓玮 《党政论坛》2005,(11):30-32
邓玮的“跨国公司的两重性影响”一文指出,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存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成为战略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稳定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西方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大国的实力,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进一步向美欧发达国家倾斜。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则进一步被弱化与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德平  李焱 《学理论》2011,(16):64-65
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学术焦点。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科学与宗教"融合"模式的探讨热潮,这既激发了人类对自身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模式的重新深入思考,同时又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样式提供了积极的交流平台。试图对西方的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进行初步的介绍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对中国形象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二是西方各大媒体如何向世界讲述变化中的中国。调查显示,全世界重大新闻的80%源自西方几家主要媒体,因此,国际上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入世五年来,透过西方媒体语言的变化,折射出了什么样的中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有一点越来越清楚,亚洲的现代化将成为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初最重要的世界发展动向。”这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曾轰动全球的《大趋势》和《2000年大趋势》等书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亚洲大趋势》中对世界面临的基本发展趋势作全面分析、预测时,所得出的结论。 东方在崛起是本书的主要结论。尽管这已是当今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许多西方人并未诚心接受,因而有亚洲的高速发展是虚幻奇迹、是难以持久的纸老虎等看法。对此,奈斯比特认为,目前世界上西方依然重要,但已无力全面控制和垄断世界了。东方的崛起使世界全面接受东方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接受犹如当初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一样意义深远。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党的十六大关于国际形势的论述,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按照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分析,和平问题是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即东西方关系问题,指东西方之间不打世界大战;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和平的国际形势,这是国际政治问题。邓小平生前曾分析过,美苏两家有资格打世界大战,但它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绿党及其“新政治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绿党及其“新政治学原则”刘然胡良琼一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场以市民为主体,以保护生态平衡、保障妇女正当权益、反对战争和核军备、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运动,这就是被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称之为具有...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1,(22):21-21
西班牙《南方报》发表文章称:近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中国取得的经济奇迹并没有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世界上赢得多少好感。一些人把问题归咎于近几年来世界大部分媒体上传播的都是中国的负面消息。此外,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无知,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中国的改革进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西方各种理论传入中国,这些理论对中国理论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这些理论进行辨析,变得尤为重要。西方治理理论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重新研究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并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其嵌入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可能与边界,这对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西方世界在变,在大变: 近代产业革命几百年间建立起来的西方“大烟囱工业”,笼罩在夕阳暮霭之中,以微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旭日东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引起一系列新的变革。 面对这幅产业兴衰图,西方人士惊呼:“新产业革命”来临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它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将"两极相联"的规律用于东西方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提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的思想:西方列强把"秩序"送到中国,即通过入侵的方式破坏旧中国,客观上加速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即通过破坏西方在中国的市场,引发或加深西方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刺激欧洲革命的爆发,从而促进西方的发展。这表明,当人类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不同民族或国家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相互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应当在相互间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最近,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研究已逐渐为我国理论界所重视。兹将近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及其发展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70多年来,西方世界始终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威胁。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交替使用了“热战”和“冷战”即武力颠复与“和平演变”的两手,企图搞垮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而近40多年来,“和平演变”已成为它们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