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腹部钝器损伤二例的检验,发现此损伤具有特有的表现,可供鉴定工作参考。案例一:两青年,男,均十七岁。夜间被联防队员怀疑有盗窃行为而进行盘查。盘查时用手电简打击头部,用膝顶撞腹部。经盘问未发现任何情况,而将其放行。放行后,其中有一青年诉口干、头晕、腹痛。症状不断加剧,发展为不省人事,送医院后死亡。尸体解剖所见:右顶部头皮有4.5厘米的挫裂创,创腔内有组织间桥。颅骨完整。脑组织正常。胸部外表无损伤,无骨折征象。切开胸腔后见两肺门周围呈广泛性出血。左肺下叶有两处纵形条状挫伤。肺  相似文献   

2.
高压电击伤致残1例傅存菊,孟祥志(湖北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湖北430077)1案例肖某,男,4岁。1993年3月18日下午6时许,肖某与同村另外两幼童一块在其所居住的村配电房内玩耍时,不慎接触到变压器(2200v高压电)。肖某当即被击倒抛出1米多远...  相似文献   

3.
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推断致伤时间及损伤是生前或是死后造成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对大白鼠皮肤在钝器伤后1小时内其损伤组织中的组织胺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生前伤与死后伤中组织胺与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钝器损伤后局部组织的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对法医学检案中钝器打击导致的颅脑加速性损伤案例进行重构,研究颅脑钝器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和量化评价方法。方法 基于已构建且经验证的国人头部有限元模型,参照法医学鉴定中实际案例,建立常见致伤工具有限元模型,利用仿真计算软件重构颅脑钝器伤案例。通过分析颅内压力、脑组织von 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变等生物力学参数,对实际案例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案例1第一次用圆形木棍打击左颞顶部时,最大颅内压力为359 kPa,脑组织最大von Mises应力(3.03 kPa)位于左颞顶部,脑组织最大主应变(0.016)位于左颞顶部;第二次用方形木棒打击右颞部时,最大颅内压力为890 kPa,脑组织最大von Mises应力(14.79 kPa)位于右颞叶底部,脑组织最大主应变(0.103)位于右颞叶底部,在右颞顶骨、右颅中窝处发生线形骨折。案例2用圆形木棍分别打击前额部和左颞顶部时,最大颅内压力分别为370、1 241 kPa,脑组织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位于额叶(3.66 kPa)和左颞顶叶(26.73 kPa),脑组织最大主应变分别位于额叶(0.021)和左颞顶叶(0.116...  相似文献   

5.
刘玲  任洪亮  刘希余 《证据科学》2006,13(2):155-157
本文对4例在鉴定中存在争议的、关于头部损伤致伤物、致伤方式案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了鉴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例在鉴定中存在争议的、关于头部损伤致伤物、致伤方式案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了鉴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头部钝器伤致颈静脉孔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某男,28岁,某年4月29日被他人用砖头击伤右乳突部,伤后即头痛,头晕、恶心,鼻腔流血,呕吐数次,并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听力减退,无昏迷,无外耳道流血,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查体见右乳突部软组织明显肿胀、触痛,无波动感。5月6日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仍不好转,请耳鼻喉科会诊,查体:软腭右侧运动障碍,间接喉镜见右侧声带麻痹,右耳鼓膜呈深兰色,乳突部红肿,皮下瘀血,诊断右侧吞咽、迷走神经损伤,右耳鼓室积血。后发现右肩抬肩无力。经两次颅底CT扫描未见明显骨折线。12月4日鉴定时查体: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钝器致鼻部骨折种类、骨折及其修复的X线与CT表现差异等特点,为鉴定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建省古田县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95例成年人因钝器致鼻部骨折的实际案例,按基本情况、骨折部位、致伤方式、确诊方式、鉴定意见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不同损伤根据新旧标准得出的鉴定意见进行比对。结果 95例成年人中,男性87例,女性8例,骨折部位、数量与鼻骨解剖关系、受力大小和方向均有明显的关联,复合性骨折多见,X线检查无法确定的骨折,经CT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不同骨折类型按新旧标准鉴定意见有所不同。结论鼻部骨折数存在性别差异,外力大时易出现复合性骨折,CT检查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9.
大鼠皮肤钝器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Huang PJ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3,19(1):13-15,F003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钝器伤后VE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皮肤钝器伤后不同时间(1h、3h、6h、12h、1d、3d、5d、7d、9d)VEGF的表达情况,并用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分析。 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有低水平VEGF表达,钝器伤后VEGF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7d达峰值,伤后9d开始下降。 结论皮肤钝器伤可诱导VEGF表达增加,其时序性变化可望作为一种客观指标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1案情摘要某男,40岁,工作时被380V电击右手。检查见:生命体征平稳,右前臂、右手高度肿胀,桡动脉搏动微弱;右腕尺侧、右足远段大片坏死炭化,Ⅲ°烧伤;右踝至足中段肿胀,浅Ⅱ°烧伤;右手麻木感,手指屈曲畸形、末端发绀,手腕环形烧伤。诊断:右前臂中段、右踝关节以远电击伤;右前臂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 2009年5月5日白天,某乡村公路上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死人事件,当地一赶场回家的妇女李某突然死于路边的茶山坡上。勘查现场死者身上的现金、手机没有找到,群众称是通过死者手机群发的短信找到尸体的,尸体已被当地群众抬下小山坡。  相似文献   

12.
1案例某男,53岁,农民。因纠纷遭人拳脚殴打。当晚9时到县医院就诊,以“头部及胸部疼痛、活动受限”收住。入院查体:T36.8℃,P76次·min-1,R18次·min-1,BP120/80mmHg,面、颈部有多处小片状擦伤;左侧第8、9、10肋腋中线处10cm×10cm范围内触及捻发感和骨擦音,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无明显擦伤及青紫,左肺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胸部左侧8、9、10肋骨中段骨折,并向外侧移位。诊断:左眼睑钝挫伤,面部及颈部软组织损伤,左侧8、9、10后肋骨折,胸部左侧皮下气种,气胸?伤后2周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纤维电子胃镜示:返流性食管炎,浅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心脏电击伤后心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220V低压电电击复制大鼠电击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TIMP-1免疫组化反应的表达情况及其面积积分光密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击伤后心肌TIMP-1阳性细胞在伤后0.5h内开始增加,24~7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至12d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电击伤后心脏TIMP-1阳性表达细胞数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可望将其用作推断电击伤后经过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Qin ZQ  Gong YC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4
目的 观察电流传导路径上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 SD大鼠进行实验性低电压电击。结果 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基质凝固、膜系统断碎;骨骼肌肌小节出现异常收缩带;心肌的变化也较明显,可见局灶性溶解坏死并出现异常收缩带;电流传导路径上外周血管、神经的改变以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中膜平滑肌可见溶解坏死,神经纤维仅见部分髓鞘松解。 结论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作为诊断电击死组织学变化的补充,为解决无明显皮肤电损伤的电击死案件提供形态学指标。同时也探讨了电击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预测不同人群的棍棒类钝器打击速度范围,为法医学鉴定中钝器伤的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PhotronFASTCAMSA3高速摄像机、PhotronFASTCAM查看器4.0和SPSS26.0软件为基础,计算并分析被测者的棍棒类钝器最大挥棒速度及相关因素,以此输入训练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利用训练完成且经过验证的BP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结果 共测试180例,测得470条数据。棍棒类钝器最大打击速度范围为11.30~35.99 m/s,其中女性数据122条,最大打击速度范围为11.63~29.14 m/s;男性数据348条,最大打击速度范围为20.11~35.99 m/s。棍棒类钝器最大打击速度随体质量、身高增大而增大,但在男性分组中并无明显增大趋势;最大打击速度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在女性分组中并无明显下降趋势;棍棒类钝器最大打击速度与其材质、打击姿势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16、1.63和0.92。结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满足预测不同人群的棍棒类钝器...  相似文献   

17.
胸腔“浆膜电击纹"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各种电器的广泛应用,电击伤亡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缺乏电流斑和皮肤电击纹等电击伤特征性变化的死者,目前,法医鉴定时主要靠综合现场案情调查和系统尸检结果,作出排除性结论[1-2]。笔者在工作中发现4例电击死者胸腔壁层浆膜下,出现较特异的  相似文献   

18.
Xu YQ  Jin YK  Ren JQ  Zuo M  Wang SJ 《法医学杂志》2008,24(2):102-104
目的研究家兔非热低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活性的变化.为I临床和法医学非热电击伤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击伤后7个时间点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使用本室已建立的非热低压电击伤方法处理,电击后各实验组动物按照预定时间点麻醉后抽取5mL心室血.测定血清LDH,HBDH酶活性。结果在非热低压电击伤后家兔目标血清酶活性发生了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其中LDH活性在电击伤后4、12h和1、2、3d明显升高(4、12h和1d P〈0.01;2和3d P〈0.05);HBDH活性在电击伤后2和3d明显升高(P〈0.05);电击组HBD肌DH比值在2、4和12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LDH、HBDH活性,可为非热电击损伤的诊断,损伤时间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无电流斑电击伤的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缺少明显的体表痕迹,此类案件的鉴定难度较大。国内外学者采用光镜、电镜、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利用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无电流斑电击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在此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林长  李伟 《刑事技术》2004,(6):15-15,60
1 案例简介2 0 0 2年 8月 ,时值雨后初晴 ,地面尚潮湿 ,空气湿度较大。在某站停靠的电力货物列车上 ,一男性青年自一敞车侧墙向外翻出 ,当该青年站在车辆侧墙上缘正要下时 ,自接触网的接触悬挂上发出一团火花 ,“砰”的一声响后 ,该青年坠落车下 ,趴在距车约 7m的铁轨道碴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