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做好贪污线索初查前的审查工作 1.迅速依法进行审查。控申举报部门在接到举报人或自首人所提供的贪污线索材料后,要及时做好登记,按照案件的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可能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提请检察长批准初查。 2.及时设计初查计划并报审查。反贪污贿赂部  相似文献   

2.
初查,就是立案前的调查。初查效果如何,关系到案件能否迅速突破,以及立案后侦查能否顺利进行。笔者根据几年来对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的实践,谈谈我们的初查方法: 一是确定初查案件。对于各种举报的案件线索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案件线索,要进行认真的审查,筛选线索,确定好所要初查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立案前的审查,在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特别是在新刑事诉讼法公布施行后,如何进行立案前的审查,更是基层院反贪部门的一大困惑。为此,笔者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以飧读者。审查是关系到能否正确立案,及时破案的重要工作。审查的具体方式:1.书面审,即对线索的筛选。在初查中,首先要对检举、举报的材料进行筛选。筛选是初查的重要环节,它可减少初查的盲目性,它在初查中处龙头地位。其任务是甄别控告、检举、自首等案件线索及材料的真伪,判明其价值性质、范围和重点判断贪污贿赂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检举、举报人是否掌握有…  相似文献   

4.
初查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案件实践发展的产物,是检察机关受理贪污贿赂犯罪线索后,为了进一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存在和是否需要立案侦查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一些举报材料的真伪,能否立案基本都由初查来决定。初查既是对案件线索的筛选和过滤。也是对有价值的案件线索的深化和发展,既是立案的前提又是侦查工作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初查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证据和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刘炜烽 《法制与经济》2008,(18):38-39,4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匿名举报就是指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它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反映情况的一种特定方式。目前,在信访工作中,匿名举报的数量相当多,但所反映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属实或基本属实的,有不少大案要案就是从匿名举报中发现的线索。因此,对匿名举报进行初查时,必须持慎重态度,区别对待,既重视它在提供案件线索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盲目从事可能引起的消极反映。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对匿名举报进行初查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正确判断,提高初查的准确性。对匿名举报材料既不能一概不理,也不能一告就查,必须认真分析举报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普遍实行“初查”制度。“初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规定,公安理论界也没有权威的阐释。笔者据所掌握的资料,将其初步表述为:“初查,是侦查人员接受经济犯罪案件或发现经济犯罪线索后,在立案之前,对案件材料和事实情况所进行的初步审查和调查。其目的是查明是否具备立案条件,即:有无犯罪事实发生、是否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8.
浅谈“初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在初查决策上,注重检察长直接担任要案初查的指挥长 在要案线索的初查过程中,检察长和主管副检察长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亲自严控要案线索管理,把握保密性。 2.亲自参与要案线索的筛选,把握预见性。对已掌握的要案线索,根据举报来源及举报内容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一是要严格执行内部审批制度。对案件线索的初查,报经检察长审批,其他任何人无权擅自决定对案件线索进行事实调查性初查。 二是选准审查对象和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初查,重点初查的线索应是群众反映强烈、涉嫌犯罪数额较大,手段明显的线索;举报人署名的线索,嫌疑人作案时间长,次数多的线索。围绕立案条件,重点抓住容易突破的问题初查取证,避免不分主次全面开花式的初查。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的初查工作是指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及其他可能涉及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材料和线索,按照案件管辖所进行的必要审查和调查,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存在,是否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专门的司法调查活动。这种审查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便决定是否立案。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在侦查机关的广泛施行并不代表其必然具有合法性及合理性,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具有法律赋予的初查权。初查是立案前的调查,是侦查部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要求就是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客观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目的就是决定是否立案侦查。过去,我们对初查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在接到举报、控告、自首等材料后,凭主观分析判断,就与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拼体力、拼毅力的斗争。对象开口案子侦破,反之则一放了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部门肩负着履行刑事控告检察、刑事申诉检察、刑事赔偿的职责。对举报线索的初查工作是履行刑事控告检察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初查举报线索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控告举报线索材料进行立案前初步审查的司法活动。根据有关规定,控告申诉部门初查举报线索的主要范围是:举报线索性质不明,难以归口;情况紧急必须及时办理;群众多次举报和上级机关以及检察长交办的需要由控申部门(举报中心)进行初查的。近年来,由于上级检察机关把初查举报线索的数量作为考核基层院控申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升级排位的重…  相似文献   

14.
初查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是指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在职务犯罪立案前,对自己发现或受理的控告、举报等案件线索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并对该线索进行的秘密调查活动。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新刑诉法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同时将辩护人介入提前至侦查阶段,进一步促使检察机关正面接触被调查对象之前必须获取充足证据,而这些都必须依赖高效、完善、规范的初查工作。因此,加强职务犯罪案件初查工作在新侦查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相关司法解释和文件中将检察机关对案件线索在立案前依法进行的审查规定为初查,但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职务犯罪初查在法律效力、工作机制和手段运用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职务犯罪初查就其属性而言应当归入审查的范畴,在初查中引入调查不利于保障人权及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职务犯罪初查应定位为一种单纯的审查,由此决定在初查中应采用迅速审查、大胆过滤线索及放宽立案条件的策略,并通过合议审查、全面审查等方法推进对职务犯罪的查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初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查,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贪污贿赂等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中,针对这类案件的特点,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诉讼概念。一般讲,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前通过初步调查的方法,对本院管辖范围内的犯罪案件线索进行审查和调查,以获取证据,确定是否...  相似文献   

17.
初查,即立案前对案件线索的初步调查。要搞好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应不断强化六种意识。 一、辨证意识 强化辨证意识就是要通过对贪污贿赂案件线索的分析研究,运用辨证法的观点,不断挖掘线索,分析线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43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初查工作规定(试行)》。该《规定》所称的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线索材料在立案前进行的审查和调查。但是由于没有法律明确的规定,使得人们对职务犯罪初查的认识褒贬不一,笔者在此文中就现阶段职务犯罪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图对人们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举报材料以及其他立案线索来源发生变化,客观上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运用一定的调查手段进行初查,才能判明是否达到立案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初查制度法律地位的缺失,致使初查行为的法律依据不充分,证据效力不明确,因而有必要从我国刑事程序的启动模式、初查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初查阶段能够采取的调查手段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回应我国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的概念和具体要求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是检察机关加强举报线索管理的一项内部制约制度。由主管举报工作的检察长、举报中心、反贪、法纪检察部门负责人、举报中心内勤组成审查协调小组,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有初查价值或成案可能的举报线索进行审查,确定分流去向的制度。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应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逐案抓奸线索的审查、分流、催办、管复等环节,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