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侦查取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法制的健全而不断完善。用音像技术记录言词证据便于收集、保存和使用,为刑事诉讼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手段,具有其它取证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案件事实只能通过证据来认定.证据事实可能与真实的事实有出入,只是案件事实的假象.较之于其它本质属性,诉讼证据的合法性的主要功能是为诉讼证据的认识提供检验标准,来确定证据事实的法律效力.它不是证据自身的物理属性而是外在的关系属性,它不属于证据的真实性问题而属于有效性问题.诉讼证据合法性体现了立法者对证据的标准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历史性.在现代社会里,论证是认定证据的有效性的检验标准,因而,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便主要是通过建立具有理想的论证方式来增强诉讼证据的效力,促进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3.
视听资料作为我国证据七大种类之一,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独立形成的一种新型证据种类,其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已被我国司法领域所确认。随着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没有保留完整的证据时常发生,致使许多纠纷在发生后,当事人才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在当事人不便于直接取证的情况下,大量的通过偷拍、偷录制作的视听资料被广泛的应用到诉讼实践中来。私自采集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其效力应该如何认定,一直是司法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此谈些看法,以便在实务处理案件中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证据之采纳与析出是诉讼当事人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之目的和归属,海事船舶碰撞诉讼过程中对于证据之辨析亦不例外。但由于船舶碰撞诉讼其固有的区别于普通民事诉讼的特定属性,决定了船舶碰撞诉讼证据之辨析必须采用相应的特殊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5.
传闻证据与传来证据造两个概念来自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两者在外延、诉讼证明活动中所处之地位以及各自所被关注的证据属性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差别的背後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与职权主义诉讼构造的分野。具体而言,这种差别与封法庭审判的重视程度、裁判者的身份以及诉讼证明的真实观有关,语词上的区别只是表象。当前的证据立法中,可以考虑引入这些特定的法律用语,但更重要的是在立法中把握语词背后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6.
侦查的任务高度概括之后就是锁定犯罪嫌疑人和抓捕犯罪嫌疑人,作为刑事流程的开端,侦查必须能够提供足够强的证据以支撑刑事案件通过诉讼流程。视频图像资料作为证据的来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视频图像证据的概念解构出发,明确其在当前刑事诉讼法中的位阶;然后从品格准入和证明力充实两方面来审视视频图像证据在诉讼中的效力问题;最后针对视频图像证据在诉讼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尤其是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合法手段。在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体“偷拍偷录”的音像资料具备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视听资料证据使用。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应当作限定性理解。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技的发展,与传统不同,证据出示出现"图示化"的特征.许多用作说明或解释的视听辅助材料,以其独特的证明价值进入诉讼,却无法归入传统的证据种类,面临合法性质疑.建立示意证据制度能有效缓解其内在紧张关系,但当其会误导裁判者、混淆争点、浪费资源时可裁量将其排除.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如何理解《规定》第68条,如何界定“偷拍偷录”录音录像视听资料的合法取得与非法取得的法律界线,理论界论述较少,实务界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本文仅对“偷拍偷录”所取得的录音、录像视听资料在实务中如何界定其合法取得与非法取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偷录证据材料成为证据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俐 《政治与法律》2003,(6):118-121
从诉讼证据原理角度而言,偷录证据材料不符合证据的构成要件;偷录证据材料不具备能证性和可采性的诉讼价值;偷录证据的存在违背程序公正的要求.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未有法律条文对偷录证据材料可以成为证据进行明确表述;偷录取证容易侵犯公民的权利,为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因此,应立足现有法律规定,完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刑事犯罪也开始涉猎计算机网络.检察机关在办理批捕、起诉、民事行政抗诉、职务犯罪侦查时逐渐涉及到大量的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如何在侦查取证时核实、审查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鉴别真伪,固定证据,形成证据链条,有效指控犯罪成为检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有必要对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加以研究,为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的再界定现行三大诉讼法,都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加以规定,但对于视听资料的概念的界定,都是学理上的观点。有的学者将视听资料概括为“是储存在磁带等物质载体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响、图像资料。”有的教材将视听资料表述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这些表述稍有不同的视听资料的概念都是从两个方面对视听资料定义的,即一是从内容上,视听资料必须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二是从形式上,视听资料必须是音像信息资料。那么,只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即能够满足视听…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定位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有“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独立证据说”和“混合证据说”等多种观点 ,而这些观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电子证据不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而是分别属于传统证据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刘凌红 《法制与社会》2010,(23):265-265
证据材料与证据尽管经常易于混淆且常被不加区分地使用,以致于在证据这一概念下包含了证据与证据材料两种情形,使得"证据"一词,有时是指证据,有时又是指的证据材料。而正确地看待证据材料与证据关系的问题,无疑应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论述了证据材料与证据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证明能力的概念,简要地介绍了当今世界上证明材料的证明能力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美松 《现代法学》2004,26(1):41-45
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 ,它对民事案件过程的再现具有其他证据种类无法比拟的特性。但是 ,视听资料本身又包含有易被伪造、篡改的先天不足 ,瑕疵视听资料 (包括非法视听资料 )的证据能力该如何判断 ?视听资料在司法实践中的采信规则该如何把握 ?等问题 ,都是我们要面对且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就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进行一番探讨 ,以为今后建立视听资料的有关具体制度作一些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司法会计鉴定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异同及其在实践运用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并配以具体的案例予以说明,以期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正确地使用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作出客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7.
郑夏 《法律适用》2012,(7):101-105
2012年1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量达到5.13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而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达37.8%,购物人数规模达1.94亿人。〔1〕而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总规模达到6800  相似文献   

18.
视听资料证据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私采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并确认其证据效力,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存在很大分岐。如果否定了私采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就等于从实质上排除了对绝大部分视听资料的运用,而视听资料作为一项法定证据就失去了立法意义。私采视听资料无论从证据属性来审视,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或是从各国经验来研究,都不适宜否定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9.
证据的合法性与行政诉讼败诉风险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是法律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机关侵害的行政救济手段,证据是证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关键,证据合法性又是证据不可或缺的条件。诉讼中,因证据缺乏合法性而被审判机关排除又会导致败诉风险,因此确保证据的合法性,是降低行政诉讼风险的关键,行政机关需要从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依法行政、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方面确保证据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不属于视听资料证据,而是一种证据固定方式;应赋予律师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后享有查阅、复制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权利;通过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判断在审讯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引诱、欺骗"的标准应以是否严重危害社会公德与影响犯罪嫌疑人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