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和谐文化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武汉两型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必须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失序、道德失范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宝贵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创新,才能更好实现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信息月报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情况汇报□文/韩靖桥2008年11月5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  相似文献   

3.
英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较好地缓解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从减排温室气体、发展再生能源、建设"零能源发展系统"绿色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整治泰晤士河、加大绿化力度等六大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而言,必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强调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社会调教三大力量的共同作用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性力量,结合英国和武汉城市圈的共同特点,循环经济和水环境改造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独具特色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湖北政报》2009,(19):23-26
<正>鄂政发[2009]3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紧紧把握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湖北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能否在武汉城市圈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市湖泊的变迁过程及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建立"两型"社会进行体制创新的思路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如何争取和落实好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于税务部门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方面,我省应积极争取享受其他特区、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争取税收政策上的"国民待遇",切实增强武汉城市圈的投资吸引力、物流辐射力和资源凝聚力;另一方面,应创新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理念相协调的税收扶持政策,并争取国家的支持,不仅要"摸石头过河",还要"搭浮桥过河"。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背景。建设"两型社会"尤其需要关注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规划控制、市场培育、产业用地政策以及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城市圈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提出的发展目标.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工业建设;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8日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构筑和谐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矛盾,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构筑和谐武汉是广大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益于"两型社会"建设。面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汉城郊江夏区乡村旅游也必然拓宽其已有的市场定位,并率先提出了"一山一湖一镇一姓"四大旅游品牌开发战略,成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八面来风     
武汉长沙上演"双城记"试水"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2007年12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  相似文献   

13.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抓住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至关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刻内涵,把握国家的战略意图,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特点入手,把握武汉城市圈进入发展型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可持续的外向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相结合(复合型)战略模式,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8,(5):31-31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潜在的税收利益矛盾 1、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潜在利益冲突的主导因素 引起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原因.除现有的制度性原因外,新增加的因素是伴随城市圈一体化进程,资本、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经济活动日趋密切所形成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12月17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湖北、湖南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而对于两型社会建设中诸如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地方分割、转嫁污染、恶性竞争等发展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理论月刊》2010,(4):107-10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实践,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实质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武汉城市圈应当审时度势,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人才等各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EET产业 支撑“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必须顺应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选准"两型"社会建设切入点,突破性地发展新能源与环保技术(EET)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月报     
《楚天主人》2008,(5):45-48
刘友凡副主任率队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开展立法调研□文/张辉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我省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又是崭新的挑战,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如何围绕和服务这个中心开展立法?3月7日和10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率法制委员会负责同志分别到武汉市、黄石市就此开展专题立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