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气候变化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并没能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似乎表明,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仍然任重道远。国际气候合作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实力较量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即将来临,有关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效应的法律与政策呈现出新的趋势:能源立法的后京都化、低碳化、政策性和以及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的多元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关这方面国际立法的主要特征。把握能源立法的这些特征,将对我国能源立法有所启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必须考虑世界利益的多局化、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国际立法主体的多元化等因素,这样才能确定好我国能源立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5国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开放程度的提升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金融中介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不确定。榻应的政策建议足: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对外开放与合作程度,发挥金融对低碳产业的支持作用,建立起资本市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合作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碳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清洁能源投资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试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以"南北格局"为主线,但是德班会议之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德班增强行动平台"把原有结构转化为"排放大国—排放小国"的格局,突出发展中大国的减排责任。"南北格局"、"排放大国—排放小国格局"的影响交互显现。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转型的竞争将会成为气候谈判和外交中的主要线索,发展中大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存在外交和发展空间。面对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改变,中国气候外交对内维护团结、对外应对减排国际压力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突出部分,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出台,以及气候变化下一阶段谈判的临近,气候变化问题热急剧升温,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都是国际体系内的突出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新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影响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新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深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应该包括全球能源治理、国际交流对话、双边合作等三个方面。中国要倡导能源全球主义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共赢参与和塑造国际能源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及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欧既是最引人关注的责任方,也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全球治理制度的关键建设者,这些构成了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基本要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推进,中美欧三边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分别表现出欧美合作高于中美和中欧合作、中欧合作超过欧美和中美合作、"浪漫三角共处"、美中联手使欧盟被边缘化等不同关系形态,并揭示出其总体的合作性、局部具体问题上的竞争性以及动态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性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政治性问题,国际政治也并非一开始就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有一个过程"①.随着人类大工业的发展,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网络环境中的社会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化重要表征的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然而 ,与此同时 ,它也加速了现代性所固有的风险特征的凸显。本文探讨了全球网络环境中社会风险的外部表征 :信息伤害的潜在危险、文化冲突的概率俱增、虚拟经济的泡沫内化、赛博时空的人格抽离 ;其内在特性 :开放性、系统性、创造性 ;以及网络防范和控制网络社会风险的对策 :建立网络风险预警系统、建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依托的经济模式、建构网络反思与批评的公共空间、牢牢掌握网上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中长期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呈现整体变暖、局部降温的趋势。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密不可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时空不平衡、稳定性与突变性并存等特点。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安全、农林与粮食等经济安全、人类健康与发展等方面带来复杂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经济等不利因素的挑战。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大国内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气候政治博弈将日趋激烈。未来发达国家集团长期占领气候政治格局优势地位的趋势很难改变,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察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分析全球治理与跨区域性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审视全球治理视阈中亚欧会议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试图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从无序的国际体系中寻求某种秩序,而亚欧会议则是全球治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亚欧会议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对中欧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促使中欧合作更多地强调多边协调,扫除中欧合作的意识形态障碍,促进中欧合作超越以"多极"制约"单极"的权力政治观念,以及推进中欧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合作,而这一切又对全球治理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提高。但迄今为止 ,理论界尚未形成对经济全球化统一的看法 ,由此出现了不少分歧与争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济全球化也可以等同于经济一体化。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制度 ,并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从而对各国政府权力及国家主权、经济安全、民族经济、国际经济秩序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成因及争论的根源对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dentifie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eorie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its Buddhist foundations) and interest-based negotiation. She argues that incorporating such facets of mindfulness as purpose, presence, acceptance, and connectedness can improve negotiator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make the experience more satisfying and uplifting for the negotiator.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家收受贿赂并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的腐败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时有发生,这在日本也不例外。但日本的腐败现象与其他国家的此类现象相比,既有共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其主要特色表现为,政界、官界和业界三方相互利用、各得其利。  相似文献   

15.
试析2000年美国大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正处于颠峰状态, 但同时其经济在持续增长近10 年后似乎也隐含着新的问题。在目前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下,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不太平的重要因素。因而美国大选的进程和结局及其今后的内外政策走向不能不令世人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What is required for effective teaching depends on the goal of the effort, and our criteria for success should be much more demanding than positive ratings from participants. If the goal is to improve participants' effectiveness as negotiators, we need a proven theory and associated skills. In the absence of robust confirming empirical data, which is still mostly lacking, we can take some confidence from qualitative evaluations. But whether or not we have a proven theory, the pedagogical task is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calling for a variety of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deployed by a skilled instructor committed to joint learning. This article tells the story of some of the instructors' pedagogical learnings in thirty years of teaching the pioneering Negotiation Workshop at Harvard Law School, many of which now have empirical support. It also suggests some areas and tools for more experimentation in future advanced courses.  相似文献   

17.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8.
Negotiation training evaluation tends to be short-term, aspectual and piecemeal; evaluations often focus on only one or two salient outcomes of training. This essay presents a model for negotiation training evaluation research that offers a broa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hypothesized individual and group-level effects of training in collaborative negotiation. The model assesses chang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conflict-related cognitions, attitudes, affect and behaviors; and at the group level in conflict outcomes and work climate. The Negotiation Evaluation Survey (NES), a time-delayed, multi-source feedback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is presented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some of th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herent in more common methods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 illustrative assessment of one model of collaborative negotiation training for adults, the Coleman/Raider Model,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从坎昆会谈失败看WTO的制度性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曾给世人带来无限的希望 ,人们期待各国之间的贸易磨擦和矛盾能够在WTO制度的多边贸易规则的框架内加以解决 ,也期望WTO能够通过其成员国间的磋商与谈判 ,不断进行内部制度创新 ,改革现有的多边贸易谈判规则 ,淘汰一些带有歧视性质的规则和协议 ,为成员间的贸易往来搭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且人性化的平台 ,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国际贸易朝着自由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然而 ,自WTO取代GATT成立以来将近10年的时间里 ,人们看到的是WTO内的争吵、磨擦、相互指责及诸多方面的不协调。显然 ,善良的愿望无法取…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