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蒙阴举办首届蒙山登山节首届蒙山登山节于5月6日在山东蒙阴县举行,当地政府同时举办经贸洽谈及新闻发布会,向中国和世界宣传沂蒙山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丰富的自然资源。蒙山背依泰岳,托足东海,其主峰海拔1156米,是山东省第二大高峰,大汶口、龙山文化和...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记载的“蛮者,盘瓠之后,散居江淮间至豫汝之郡”、“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会稽山为茅山又名苗山”和苏皖鲁豫之地的茅山、苗山、蒙城、蒙山、芒山之族称地名的存在,以及蛮夷语泛称地名洞庭湖在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下游的群落,证明苗蛮与东夷,有相连一片与相重合的地域,并曾有过共同的母语,否则就不会有如下地名的存在。从而证实苗蛮东夷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蒙山问茶     
蒙山以其历史悠长的茶文化而享誉神州大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当年大禹治水,曾经在今雅安以南的周公山(即蔡山,从蒙文通说)和名山县的蒙山举行过祭山典礼,并导致了居住在大渡河一带的少数民族——“和夷”——的归化(从王世舜说).这是典籍中关于蒙山的最早记载.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根据《先蜀记》、《水经注》、《舆地纪胜》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推断今乐山、芦山、邛崃一带的“三角形地带”,是巴蜀古史上“蚕丛”和“开明”两个文明时期的文化发祥地,蒙山、青衣江至临邛一带的河谷地区,对于巴蜀文明的奠基性贡献功不可没,而“成都平原反是第二步的发展.”光绪《名山县志》云:“青衣水秀,蒙山峰奇”,依偎清衣江拔地而起的蒙山,险峰与碧波相映成趣,青山同绿水相得益彰.在这块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滋养出源远流长、风格独特的蒙山茶文化,乃顺理成章的上帝造化之功.  相似文献   

4.
公晓琳 《春秋》2011,(6):58-60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中部,主要包括蒙阴、平邑、沂水、沂南等地。“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作为革命老区,它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民风、民俗十分浓厚,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嫁习俗,自然不能马虎,.从说媒到结婚生子,沂蒙山人都沿袭着世世代代的礼仪.虽然并不奢华.但讲究颇多。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12,(9):33-34
四川沱牌舍得酒业位于"观音故里,诗酒之乡"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沱牌镇,地处北纬30.9°——世界最佳酿酒核心地带,是"中国名酒"企业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拥有"沱牌"、"舍得"两块"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6.
腾飞的潍城     
潍城区座落于山东半岛中部、泰沂山脉尾阊北侧,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中心城区之一。据史载,潍城是我国东夷古文化的发祥地,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里有“潍淄其道“的记载,夏有斟、寒、三寿三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7,(6)
正在我国历史上,建于夏朝初期的徐国,曾经是鲁南苏北淮河流域盛极一时的方国。据史料记载,当时东夷部落有位首领名若木,因其父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徐"这片地方,史称徐国或徐方。若木后人即以该地为姓,在这片地方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徐国前后传位44代国君,至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被吴国吞灭,历时一千六百多年。关于古代徐国的地理位置,《禹贡》《史记》的记载均谓"海岱及淮惟徐州"。即它的势力范围东至黄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刑诉法学者一般均认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证(以下简称书证)是以文书(广义)记载的内容作为证据。就此而言,两岸学者对书证内涵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书证的证据效力、外延及书证的形成过程等问题的阐释上,两岸学者几乎完全"分道扬镳"。台湾刑诉法学者另从"证据书类"的角度来认识书证,实际上认为书证是以"文书记载的陈述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这一"内容"来证明该案件事实真实性的证据。内地学者所理解的书证是案件事实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客观存在,并且是凭其"存在或状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理应将之归入物证之列。如果内地学者仍然将其通常所指称的书证,定义为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这种定义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胡启 《政策》2010,(11):60-60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记载着城市的发展。 汉阳,被历史记载的一座秀美山川。武汉,曾取"字"武昌的"武",汉阳的"汉",在清朝时作为武昌与汉阳的简称,那时候,还并不包括汉口。  相似文献   

10.
蒙阴全蝎     
《春秋》1994,(1)
蝎,又称钳蝎、山蝎,俗称蝎子。最早记载见于《诗经》,谓之为“虿”。《说文解字》中载:“蝎,虿尾虫也。”《本草纲目》称之曰“全蝎”。蝎,属蛛形纲,蝎目,钳蝎科。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于山蝎的繁殖生长,故全蝎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各地均有出产,特别是蒙山以北及县东北部的青石山区出产较多,垛庄、桃曲、坡里  相似文献   

11.
漫话川茶     
四川以川酒、川菜、川茶、蜀锦驰名海内外。川茶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彭山(当时称武阳)的川茶市场已经形成,西汉谏议大夫王褒在《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这一中国最早关于茶市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最早由人工培植茶树的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酒文化。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尚酒风俗源远流长。史前的酒古史中有关酿酒的最早记录是夏代的仪狄。《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世本》和《说文解字》也有同样记载。于是世人皆以为是夏代仪狄发明了酒。其实不然,推究上述文献,仪狄更可能是当时善于造酒之人,酒的发明应远在人类踏入文明社会以前。  相似文献   

13.
郯城系郯子故里,为古郯国故地,多有文字记载,人们熟知。而在郯国之前,郯城曾为徐地,徐国在此建都,历时900余年,传位30世,有5位国君葬于郯城北7里。郯城是徐氏文化的发祥地,对于这段历史,研究的人不多。《史记》、《左传》、《东夷传》等各类史籍对徐国记载不多,洋洋一部《史记》,对徐的记述,仅寥寥数语,且多纰谬。对著名的国君徐偃王,仅提到“徐偃王作  相似文献   

14.
《人大研究》2014,(1):54-54
金徽酒地处秦岭南麓、长江上游与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毗邻的陇南伏家镇,和五粮液等名酒企业同属中国西南黄金酿酒板块。据地方志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金徽酒源自西汉,盛于唐宋,明清时期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两部酒乡”。  相似文献   

15.
滔滔黄河从新安县石井镇经过,岸边有山,叫莲花山。莲花山下,有一个900多口人的小村子——郭凹村。走进今天的郭凹村,一个新颖别致的山村带给人的是眼前一亮的灿然。如果说郁郁葱葱的山岭是涌动着的绿色波浪、片片田野是撑开的荷叶、条条道路是交错的叶脉,那么,这个山村就是一朵闪耀着生态、富裕、文明、和谐荣光的"莲花"。为"凹"里酿酒、为山乡栽植"莲花"的就是洛阳市和新安县两级人大代表,郭凹村党支部书记陈光敏。  相似文献   

16.
符伟 《求索》2011,(6):214-215,182
我国的音乐人类学实践活动及相关记载在先秦以前已出现,《礼记》用记叙文体汇编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伦理以及音乐实践及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在叙事中,音乐事象大量出现,反映了音乐与礼典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的密切关系,确立了"声—音—乐"的概念。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礼记》中"声—音—乐"概念和形式的划分与当代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提出的"声音—概念—行为"模式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福建简称闽,闽文化指的就是福建文化,是在福建形成、发展、变化并不断向外传播的文化。"闽"字来源已久,《周礼·夏官·职方氏》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等少数民族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与东夷成仙术李炳海楚辞的基本倾向是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此同时,许多楚辞作品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长生久视之想,有神仙家倾向。楚辞产生的战国时代,燕齐所在的东夷故地正掀起入海寻找不死之药的热潮,探讨楚辞的长生幻想,自然要与东夷文...  相似文献   

19.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52-53
"消防"的由来"消防"一词最早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中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而据《中国消防通史》记载,我国消防一词的出现,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政府决定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故将救火队改名为“消防队”。  相似文献   

20.
中民 《中国民政》2011,(11):57-57
2011年10月25日,江苏省如皋市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世界长寿乡——中国·如皋授牌仪式,江苏如皋成为继广西巴马、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五个地区之后,世界上第六个获得"世界长寿乡"称号的城市。如皋,春秋时期已有记载,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