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是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大陆出台了—系列重要对台政策,有效遏阻了“台独”发展势头,降低了两岸的对立和紧张,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大陆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岛内民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台当局靠“两岸对抗牌”已很难获取所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两会随即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制度性协商,并在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岸关系发展露出新的曙光。但两岸关系错综复杂,岛内民意发展尚存变数,加上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改善仍需时日。因此,两岸执政当局和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建立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深化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台海局势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目前两岸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从陈水扁在2006年2月27日宣布“终统”及准备“制宪”的讲话来看,我们还不能排除“台独”势力在2008年大选之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可能性。但是,陈水扁的“搅局”并不能改变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以2004年底台湾地区“立法院”选举泛蓝胜出和2005年春连战、宋楚瑜等人相继访问大陆为契机,同年年底“三合一”的县市选举泛蓝大胜为标志,“和解———和平———和谐———统一”将是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这是我们学习孙子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两岸间的主要矛盾是统独之争。认同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存在着和平统一的可能;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无论是“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都不可能得逞。“台独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本质的不同。真正的爱台湾,就必须考虑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以台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爱台湾和爱祖国并不矛盾。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是用来对付外国干涉者和“台独”分子的,而决不会用来对付台湾人民。  相似文献   

5.
两岸交往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峡两岸交往既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 ,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 :台湾的不法商人与内地蛇头相互勾结进行偷私渡活动 ,黄赌毒等灰色行业不断向大陆渗透 ,两岸通婚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增多 ,绑架、勒索、贩卖枪支等暴力犯罪问题日趋严重 ,涉台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台湾当局应当尽快摒弃“台独”主张 ,与大陆就影响两岸社会治安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协商 ,谋求实现两岸社会治安良性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顽固推进“台独”,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势,使台湾政治混乱、“外交”孤立,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族群撕裂2004年底,岛内分裂势力的气焰尤其嚣张,公然抛出了在2008年前实现“公投,制宪,建国”的“台独时间表”,并摆出了要裹胁台湾民众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架势一时间,似乎无论是本岛的“泛蓝”力量。还是大陆以及国际社会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制约与遏制,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共中央自2005年初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对台政策,取得了争取台湾民心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台湾形势发生重大而积极变化,国民党以绝对优势获得“立法院”多数,国民党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以超出200多万张选票击败民进党的谢长廷和苏贞昌当选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实现政党轮替,取得完全执政。两岸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发展非常关注并寄予新期待。总的看,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双方将按照“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岛内蓝绿对抗最为激烈、政局动荡多变的一年,也是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最快、“台独”气焰最为嚣张的一年。围绕“总统”和“立委”两大选举、岛内政局和大陆政策主导权,蓝绿阵营展开最为激烈的较量。陈水扁“全面执政”图谋破产,“急独”路线遭受重挫。“立院过半”的泛蓝军遏制住“总统”选举败选以来的下滑趋势,再现东山再起的契机。由于台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呈升级之势,使两岸关系持续震荡,但是,大陆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被改变…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当选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美国不顾中国反对台独和"公投"的严正立场,对台独采取明批暗扶的政策.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遵守仅限于口头,美国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不断加强对台独的支持,成为台独势力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根源.美国玩弄"维持现状"和"两岸平衡战略"战略,目的是阻挠中国统一.美国偏向"泛绿",目的在于借台独保持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局面.台湾选举后,美国阻挠中国大陆采取一些反对台独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措施,客观上起到了为陈水扁政权打气作用.美国已成为中国统一和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外部障碍,中国不应当对美国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宋楚瑜最近几年有关两岸关系的论述进行条分缕析 ,得出宋楚瑜两岸观是维持两岸目前不统不独的现状。他坚决反对台独 ,严词痛斥台独谬论 ;力主两岸三通 ,加强经贸文化交流 ;虽然追求祖国将来的统一 ,但现阶段强调台湾优先 ,拓展“国际”经贸空间 ,以维持其不统不独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符合海峡两岸的基本国情 ,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符合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证明了“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祖国统一进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岛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一方面 ,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顽固推行“台独”分裂路线 ,这是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 ,岛内民众希望“维持现状”的心态是影响祖国统一进程的基础性因素 ;另一方面 ,美国等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则是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争取岛内民心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以经促政 ;妥善处理中美、中日关系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增强综合国力 ,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大陆政策产生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的一项公共政策。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的大陆政策不但影响着岛内政党政治的走向及两岸关系的进退,还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变动。因此,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备受两岸同胞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台湾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总统”无疑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大陆政策产生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台湾整个公权力的架构中,“总统”政策意向的实现还需要政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民意的评判也是执政者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综合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是在总统主导、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的犯罪行为,但两岸对协议中涉及的背信罪行为在刑法的罪名形式、内容表达以及行为的刑罚可责性上都有诸多差异。与台湾“刑法”规定的背信罪行为相较,大陆法律在此行为上存在多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制。为使两岸在该行为上的司法互助得以利益均衡,实现两岸对背信行为司法互助的最佳路径是:以台湾背信罪所指涉的行为为准,比较大陆刑法规范对这些行为的法律处置,形成与台湾背信罪行为相同质的多个罪名进行司法互助;大陆未形成刑事处置之台湾背信罪行为则通过个案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7.
台湾民众在长久的反台独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为:利用舆论抨击台独、利用民间组织反对台独、以选票压制“台独”、以民意测验形式声讨台独,以走访大陆形式抗议台独。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台湾当局“拒统实独”的路线,要加强对“一国两制”内涵的宣传;针对台湾民众求稳怕乱的忧患心态,要加强做好后期黄埔同学和同学二、三代的工作;针对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升温的趋势,要加强“台湾离不开大陆,大陆离不开台湾”的宣传;针对台独势力“境外决战”的构想,要加强对“以武拒统”危害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台湾问题的升温,“台独”成了两岸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台独”的心理基础与文化基础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由台湾乡土意识质变而来的“台湾意识”是“台独”的心理基础,而由台湾文化“本土化”发展来的“文化台独”则是“台独”的文化基础,同时两者又互相纠缠,互相作用。本文分析了有关“台湾意识”与“文化台独”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慎待‘台湾意识’”,“反制‘文化台独’”的论点,相信对探讨如何实现两岸间的和平统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