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清玉 《人大建设》2005,(12):44-44
“听证”是去年以来很热、“出镜率”很高的一个词.诸如立法听证会、调价听证会的消息,颇颇见诸报刊、广播、电视……然而,时下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却失去了它为决策做到科学、公正的目的.而变成一些单位和部门涨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价格听证会“奇闻”不断。先是广东东莞市拟召开水价调价听证会,却无任何市民报名参与;接着,网络上曝出成都有四名被“随机抽签”频频选中的“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竞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且屡屡支持涨价方案;再接着,在广州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现场,,身为“替补”听证参加人的市政协委员韩志鹏,  相似文献   

3.
刘雅 《民主与法制》2007,(1X):36-36
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悄然走近,春运火车票价又将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自2002年就铁路春运调价首次召开价格听证会以来,尽管公众质疑涨价、吁请听证的声音逐年高涨,但“铁老大”春运票价年年照涨不误,而听证会却再无动静。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单方涨价、拒绝听证的“惯例”,仍将在2007年春运期间重演。因为就在不久前,就2006年春运涨价未听证而起诉铁道部的公益诉讼人士郝劲松,已经一审被判败诉。而铁道部胜诉的说辞是,在2002年经过听证的春运涨价方案,已将调价决定权授予铁路局和铁道部,该方案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应长期有效。换言之,听证一次足矣,多听证,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价格听证会奇闻不断。先是广东东莞市拟召开水价调价听证会,却无任何市民报名参与;接着,网络上曝出成都有四名被随机抽签频频选中的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竟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且屡屡支持涨价方案;再接着,在广州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现场,身为替补听证参加人的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试图向一名听证参加人转达意见时却被工作人员强行阻止,韩委员为此愤然离场……旨在推进决策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价格听证会"奇闻"不断。先是广东东莞市拟召开水价调价听证会,却无任何市民报名参与;接着,网络上曝出成都有四名被"随机抽签"频频选中的"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竟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且屡屡支持涨价方案;再接着,在广州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现场,身为"替补"听证参加人的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试图向一名听证...  相似文献   

6.
质疑的力量     
4月26日,北京就出租车调价举行听证会。25名听证代表中,14人赞成,2人总体赞成但持有保留意见,9人反对,这一结果似乎表明,将1.6元/公里车型租价调至2元/公里、同时取消燃油补助的调价方案,已经得到了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许士光 《云南人大》2007,(10):42-42,25
据新华网6月2日报道,合肥市物价局今年4月末举行污水处理费调价听证会,但在其网站上仅仅公布了参加听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等8名代表的名字,而他们的身份和联系方式没有公开。有媒体记者和消费者询问听证代表有关个人资料时,该局以“他们的个人信息是隐私”为由予以拒绝。此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广东省珠海市准备举行的一项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立法听证会,因为只有4名市民报名参加,没有达到预设人数16人的要求,导致了珠海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立法听证会被迫取消。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市民担心自己“说了也白说”。广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听证会对公民参与决策“没有作用”“作用不大”和“是形式主义”的比例高达62.5%。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玉环县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实施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让村民与村干部面对面议事听证,敲当面锣,说明白话,消除了误会和隔阂。从去年5月至今,全县300多个村中已有85%的的召开了“民主听证会”,村民自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做法: 一、乡村联动,周密准备。在“听证会”前,村“两委”起草党支部、村委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将两份报告交给党员和村民代表征求意见。在“听证会”的前5天,将党务、村务、财务在公开栏里公布,并以党员责任区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发书面提案表。提案一事一议,在“听证会…  相似文献   

10.
凭借他们的信息和知识优势,听证会代表们能够更为清楚地辨别出租车公司财务数据的真伪。北京市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代表之一、北京市人大代表沈梦培发出公开信,明确表示不赞成涨价。他认为即使油价再上涨,政府特许之下垄断经营的出租车公司仍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4月20日《京华时报》)其实,自成品油价格上涨以来,各方争论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派为降“份钱”派,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是主力军;另一派是涨运价派,挑大旗的是出租车公司和政府管理部门。针对公众普遍支持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2,(10):20-21
美国:既要法律,也要调解美国每年死于医疗事故者在人数上超过死于交通事故者,而历届政府虽做了努力.但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为此.美国致力于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处理事故的体制。尽管美国的医疗事故也不算少,但“医闹”却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这两年,尽管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人均指标依然排在世界水平的后面.还有很多人没有摆脱贫困,可是:“盛世”的呼声早已此起彼伏。2002年。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尽管前面加了一个“初等”的帽子,但毕竟是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山东人大工作》2007,(11):64-64
回忆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心慌,气短、浑身乏力.但心电图显示却正常。不时头痛、头晕。可血压和脑电图也没什么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人常说的“灰色状态”和“半健康人”.  相似文献   

14.
行政领域价格听证会兴起之时,老百姓把它与推行公共决策民主化的新事物联系在一起,衷心拥护,积极参与。然而,时下名目繁多的,“价格听证会”,几乎等同于“涨价会”,使老百姓产生被愚弄的感觉。因为即使反对涨价的呼声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老百姓看到的:依然是霸气十足的垄断者在蛮不讲理地追求垄断利润。其实,你是垄断者,你生产的产品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根据市场变数,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而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提价,其理由也充分。大可不必劳神费力地召开形式上的“价格听证会”,选择一些代表为决策者的“涨价有益论”帮腔,把不同的声音作为民主决策的幌子,亵渎“听证会”,为公共决策民主化添乱。想想:在有关调整水资源费的“听证会”上公布的,目前我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运行及还本付息资金缺口为46.39亿元。这种类似天方夜谭的数据,岂是几次“听证会”能够解决的?当然,要想做到“价格听证会”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不难。那就是听证应该切实尊重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真正把民心作为公平秤上的准心,用它称量政策的可行性,老百姓才有兴趣参与,才能真正促使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近日,河南省政协法制委员会打电话给我:“省政协推荐你当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听证员,你是否愿意?”我沉思了几秒钟,爽快地答应了。   接受当听证员任务的第 3天,省检察院派专人将聘书和听证会材料送到我手中。这时离听证会只有两天了。案情内容相当简单,但选题非常好:我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上海市人代会会议上,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沈晨曦、张彩凰提出书面意见,反映崮山二街坊水质混浊、发黄,居民为用水安全日日忧心等问题。半年过去了,张彩凰代表对书面意见的办理结果表示“不满意”尽管承办单位协调改造了小区自来水“街坊管”,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入居民家的立管改造却仍未解决,小区水质改善“就差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7.
“立法开听证会并不稀奇,但通过广播电台直播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听证内容就非常少见了。”“敢于大胆创新并且直面问题、直面矛盾、不求‘和谐’也绝不是‘演戏’的直播听证无疑是上海人大立法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这是上海新民网就电台直播立法听证会发表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天津人大》2013,(1):47-47
把立法听证会“搬”上网,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听证范围、深度,进一步推进“开门立法”的创举。《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从2012年11月28日听证开始到12月4日晚,整个网上听证会点击量累计为1135.39万,参与听证会投票和发表评论的网友累计达到6170人次。有关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19.
王婧 《中国保安》2006,(12):20-22
1998年,北京市政府首先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此后,各种听证会层出不穷,如:铁路票价上下浮动听证会、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鞭炮禁放听证会、圆明圆防渗工程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等。可以说,近年来听证会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关注,也成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但是,每次价格听证会的结果都是“涨价”。因此,许多人认为价格听证会仅仅是“走形式”,只要是价格听证会,肯定“涨价”。尤其是2004年,北京市发改委专门为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举行的听证会,更是吸引了全国很多人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