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唯物史观理解方面,存在着强调《序言》文本与强调《大纲》文本两种倾向。科亨是前一种倾向的代表,布伦纳是后一种倾向的代表。他们共享一个逻辑预设,即《大纲》与《序言》在唯物史观方面存在矛盾。本文试图证明,马克思在《序言》那段经典论述中采用的是溯因推理,而人们习惯于以因果推理来加以解读,这是导致貌似《大纲》与《序言》矛盾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展的“5·31”讲话,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这个讲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运用,新发展和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升华。  相似文献   

4.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来被看作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逻辑结构与句法意义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前后思想的比较研究上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句话的逻辑平台是认识论,出发点是唯物主义,表达的是马克思的反映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7.
李维意  杜萍 《探索》2007,3(6):185-188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超越了一般的历史观范畴,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融人类社会发展史、自然发展史和思维发展史于一体,并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诠释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集中表达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能够更好的说明马克思的杰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结果,归根到底也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内容就是唯物史观这个惟一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新社会主义观的生动体现和展现.这是我们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而必须时刻牢记的最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价值体系,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当今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要求提出的科学理念,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吸纳中外优秀价值资源基础上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在社会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历史发展进行的合理的价值选择理论.是对历史必然性所提供的可能性空间的自由自觉的利用,具有严整的逻辑结构、清晰的逻辑层次和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价值关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目前诸多文章对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大多停留于一般层面的阐述。北京大学李士坤教授的《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贡献》一文则从初级阶段理论、生产力理论和历史观三个角度比较深刻而充分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方面的内在联系 ,并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丰富社会实践 ,进一步论证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两岸关系问题倍受社会关注。认真回顾历史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现实。史习培《一国两制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继承与发展》较深入地分析了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会面临两个人生课题,做人和做事。一个人若当上领导干部,还要增加一项:做官。 关于做人。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在人的一生中,做好人最重要,也最困难。一个人拼上三年两载,最多十年八年,或许能做成一两件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观,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它在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视域,确定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肯定在实践维度上意识的主导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和实现唯物史观研究从实然模式向应然模式的转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观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经详尽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在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桂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可见,…  相似文献   

14.
陈祖全 《探索》2001,(6):79-8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观察、分析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对于我们今天走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赵永华 《世纪桥》2008,(11):67-6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部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于1848年2月在伦敦用德文以小册子形式出版。在《宣言》发表之后的25至45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宣言》写了七篇序言,作为对《宣言》的补充和说明。七篇序言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教科书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为一部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文献;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从中察觉并指认人本话语的微观痕迹.本文认为《形态》实际操持着一种矛盾结构话语,其中唯物史观已经成为主导逻辑,但依然容涵着一条隐性的人本逻辑,直到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发表,才彻底清除了"个人本位"人本话语的理论平台,宣告这条隐性逻辑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怎么理解一脉相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它们之间具有根本的内在一致性。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思想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构成的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的现实基础,而政治和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马克思运用这一历史观具体研究了商品生产的矛盾,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