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学涛  董西明  李大庆 《前沿》2009,(8):152-154
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蕴含着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精髓。伴随着文化转型,养老模式必定发生变革。针对我国传统养老文化指导的家庭养老运行模式已经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主张以家庭、社区、社会为核心构建混合型社会养老模式,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养老新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鲍迎然 《前沿》2023,(1):122-12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模式变革已势在必行。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在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者有效结合。居家社区养老中的家庭地位不容忽视,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优势,将支持、促进家庭发展作为目标,强化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责任与功能,在明确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任的同时,给予家庭积极有效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保障模式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养老模式。多元养老模式是一种以老带新的养老模式,目前旧的养老方式矛盾日益凸现,新的养老方式又面临许多挑战,为此应该建立家庭补贴制度以缓解日益突出的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人口逐渐步人老龄化的实际,以公办养老为主体,民办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当前社会化养老的严峻形势,正影响着我国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整体水平。如何走出社会养老服务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0,(3):26-27,,33,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居家养老的做法。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老年法》)肯定和采用了这一传统,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但是居家养老,在新形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家庭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值得分析和思考。本文拟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以期为老年人做一点贡献。一、居家养老,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家中度过的养老形式。自有家庭以来,就形成了这种养老…  相似文献   

7.
王计军 《人民论坛》2014,(4):232-234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加快,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不断出现的“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等现象使传统家庭养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改变和丰富传统家庭养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民家庭式养老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琴 《湖湘论坛》2008,21(1):66-68
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任务日益艰巨。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为确保"老有所养",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养老方式,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用现代普遍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取代家庭养老,是解决农民养老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理论月刊》2002,(10):50-51
本文针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趋向,分析了这种弱化的弊端,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与巩固家庭养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贺雪峰 《求索》2022,(3):13-20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在城市化和人口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仅靠家庭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农村养老应当基于三个原则:低成本、原住地以及互助。以H省F县养老实践调研为例,可以看出不同养老实践各有利弊,以村庄为依托的互助养老模式具有五个显著优势。要借助熟人社会中村社共同体的优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3.
曾大伟  王晓玉 《前沿》2013,(6):158-160
元代家庭养老呈现呈现子、媳、女、侄、甥、婿、孙等共同承担重任的局面,在物质、精神等方面都给予老人精心照料,元政府对"孝"文化的大力倡导以及孝道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等大大推动了元代家庭养老的完备。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 《理论月刊》2010,(9):70-7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剧,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居家养老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居家养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一个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赡养为基础、社区照料为支撑、社会支助为补充、政府托底为保证、专业服务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国外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2,(14):30-3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对家庭养老给予政策支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实际状况,从传统孝文化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家庭养老问题,指出推进农村孝文化家庭养老功能建设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种条件予以保证,为此,要引入制度因素,构建孝文化的制度基础;开发孝文化资源,强化孝文化发展的动力;多管齐下,构建孝文化的传承机制。从而实现孝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双赢,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道路。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聪 《长白学刊》2011,(6):149-150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如何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养老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社区养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社区养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发展"家庭养老院"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养老院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形式,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家庭养老院,必然在我国形成以机构养老院为龙头、家庭养老院为基础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养老体系,必将产生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3):96-96
赵诤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村养老保障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长期以来,农村养老却主要依靠家庭。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使农村养老不仅成为政府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