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0,(1):15-15
宁夏等沿黄河九省区共组黄河文明旅游线 日前,中国第一条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主题的黄河文化旅游线已经制定完成。沿黄河9省区共同签署沿黄城市合作协议书,共同保护和开发黄河流域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09,(14):20-20
宁夏构建黄河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干旱带和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即将开工;宁夏事业单位推聘率达9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林业项目染绿宁夏60万亩山川;宁夏沿黄区域初显“黄河金岸绿色长城”轮廓;  相似文献   

3.
高万金 《共产党人》2011,(18):44-45
近年来,吴忠市积极抢抓自治区建设沿黄城市带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吴忠沿黄带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了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工程:以黄河文化为轴心,实施了中华黄河坛、青铜古镇、水工博物馆、大峡谷服务区、黄河楼、黄河文化展示园等重点项目;以回乡文化为重点,着力打造了"两馆一中心"、新月广场等民族特色地标性建筑;依托沿黄两岸的生态绿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2,(14):63-64
正2011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沿黄城市带建设成效明显。2011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57项,完成投资280多亿元。开工和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启动了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建设,丰富了黄河金岸文化内涵,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提升了黄河金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宁夏沿黄经济区被列为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写入国家"十二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宁夏整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当前,在实施沿黄城市带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沿黄城市旅游发展,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提高宁夏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15):14-14
宁夏打造9台旅游景区旅游文化剧目 7月26日,记者从全区旅游文化剧(节)目评审座谈会了解到,今年,我区将创排完成9台旅游文化剧目呈现给国内外游客,目前已创排完成5部。据介绍,为创新、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旅游文化优秀旅游文化剧(节)目的创演列入今年实施的“六大文化工程”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傅江涛 《共产党人》2004,(16):25-26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汀南胜江南”、“中国穆斯林省”之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具有独特地位。旅游产品的惟一性、纯个性造就了旅游产品的“一枝独秀”。一个电视机是一个产品,你是“长虹”的,他是“康佳”的,虽然牌子不一样,但基本功能都一样,可以重复制造。而旅游产品就不能重复制造。要看黄河与沙漠融汇一体只能去宁夏的沙坡头,你到别处就没有了;要看大漠芦苇荡只能到宁夏的沙湖,在中同、在世界谁也造不出第二个,所以说是“一枝独秀”是旅游产品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雷 《共产党人》2010,(12):31-32
奔腾的黄河从中卫进入宁夏境内,润泽宁夏平原的万顷良田,造就塞上明珠的神奇美景。作为黄河流经宁夏的首座城市,中卫市在发展宁夏沿黄城市带体系和构建沿黄经济带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受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9.
如今,谈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热的词莫过于“黄河金岸”。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宁夏人要通过建设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串联起沿黄段大大小小10个城市,将400多公里黄河生态景观长廊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黄河金岸’是宁夏的脊梁,银川市是宁夏的脸庞,兴庆区则是宁夏的眼睛。”兴庆区委书记王杨宝说,在整个“黄河金岸”的建设中,首善之区兴庆区段作为银川市的唯一城市段,可谓“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共产党人》2013,(17):37-38
2012年9月,国务院宜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并在已获批的《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拟将宁夏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不仅是宁夏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阿博览会、沿黄经济区、综合保税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等发展平台和政策利好,为宁夏旅游业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1.
艾琳 《共产党人》2007,(11):45-49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数千年来,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族风情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宁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以来,全区宣传文化战线按照“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贯彻“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个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宣传文化新格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形式。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已成为全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也为实施沿黄城市带战略、打造"黄河金岸",推进宁夏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建设,通过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沿黄经济区发展,构建山川、城乡经济一体化机制;通过推进宁夏各地区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权利,构建山川、城乡社会公平化机制;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带动中南部地区人口大量转移到沿黄经济区,构建山川、城乡生态文明化机制;通过深入挖掘回族文化、大漠黄河生态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等特色文化,构建山川、城乡文化多样化机制,这对于宁夏分类建成小康社会与区域一体化机制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宁夏沿黄城市显示着巨大潜力。因此,全力提升沿黄城市带(群)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就能够整体提升区域创新力、可持续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沿黄城市带(群)、打造黄河金岸,对于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年底,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提出,要加快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带建设。前不久闭幕的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指出,建设宁夏沿黄城市带,应以黄河中上游引黄灌区为依托,以首府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中卫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灵武、巾宁、永宁、贺兰、平罗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为基础,形成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集合体。其内涵是把宁夏沿黄河流域的各个城市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办法,统筹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没,构筑起沿黄河城市经济带,跻身西部城市带(群)建设行列,引领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0,(7):10-10
黄河金岸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大会战启动 宁夏农垦黄河金岸项目第一犁3月26日在沙湖景区动土,“沙湖水镇”项目动工奠基,标志着农垦黄河金岸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主要分布在沿黄城市带规划区域之内,建设好农垦特色小城镇和特色优势产业,对于推进全区沿黄城市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6,(4):11
宁夏构筑全域旅游图"十三五"期间,宁夏旅游规划的核心将围绕"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全域旅游展开,稳固发展现有的精品景区,整合全域资源。"一核"是将银川建设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发挥全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城市的作用。"两带"是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带。"三廊"包括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廊道、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旅游廊道、古军事文化旅游廊道。"七板块"包括大沙湖度假休闲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塞上回乡文化体验板块、边塞文化旅游板块、大沙坡头度假休闲板块、韦州  相似文献   

19.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12):24-26
进入2010年,“黄河金岸”的建设号角已响彻宁夏山川。 “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打造黄河金岸”是2007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0,(9):10-10
4月23日,第六届宁夏六盘山山花旅游节隆重开幕。六盘山山花旅游节是全区性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借助“宁夏六盘山”这张靓丽的名片,通过打造高原绿岛、红色之旅、丝路重镇、回乡风情四大旅游品牌,充分展示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红色旅游资源的垄断性、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性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