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大学诞辰100周年。100年前,孙中山在经历辛亥革命后.深刻认识到“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  相似文献   

2.
私立中国大学成立于 1912 年,是在孙中山指导下筹办的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初名定为国民大学,宋教仁、黄兴曾先后任第一、二任校长。1913 大学,宋教仁、黄兴曾先后任第一、二任校长。1913年 4 月国民大 学正式开 学,先设 大学预科 (文、法、商三 科)、专门 预 科(法 、商 二 科 )、法 政 别 科 和中 学 科 。1914 年国民大学与上海的中国公学合并,改名为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 年 3 月,上海的中国公学停办,中国公学大学部改名为中国大学。1919 年学校增设大学文科。 1930 年 10 月,中国大学又改名为中国学院,以文、法、商三科为主。1936…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2,(4):53-55+52
<正>黑龙江大学是新中国高校中最早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2006年就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彰显新时代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底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7-57
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她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绍刚在1月13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撰文指出:"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讲到推进教育公平与农村教育时说。过去,人们更多是看到了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6.
元祥 《世纪桥》2009,(6):51-53
回首尘封已久的浩瀚史料,孙中山先生与香港的那些故事虽不新鲜,但却发人深省。在香港,孙中山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中学学业,而且度过了整个大学时代,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并开始萌生了争取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匆匆过客——来来往往睹神奇孙中山初次踏上港岛,是在1878年5月,这一年他刚刚12岁。不过这次到香港,孙中山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跟随母亲由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  相似文献   

7.
林新军 《世纪桥》2010,(3):42-44
孙中山把教育和革命实践结合了起来,提出了"教便是宣传"、"非学问无以建设"等观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拓展了20世纪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内涵,形成了鲜明的"革命教育观"。孙中山所做的一切包括他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都是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革命教育观,亦因此成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当前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革命教育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务必重拾人文传统。近10年来,中国大学表面上似乎是提倡人文精神了,但实质上却走进了人文教  相似文献   

9.
对比中西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西方高等教育的原发性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学本身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之中,中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存在"非学校教育"和"单边主义"等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实践上加强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创新整合,是解决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苏联政府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在中国广州帮助创办了黄埔军校。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黄埔军校和1921年4月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养的干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苏联政府又决定在莫斯科再办一所专门训练中国革命干部的学校。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伟大人  相似文献   

11.
朱合理 《学习月刊》2009,(10):66-6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所形成的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式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凝聚力、感召力、生命力的集中显现,是一所大学的“魂”。  相似文献   

12.
回首尘封已久的浩瀚史料,“国父”孙中山先生与香港的那些故事虽不新鲜,但却没人深省。在香港,孙中山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中学学业,而且度过了整个大学时代,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并且开始萌生了争取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匆匆过客──来来往往睹神奇孙中山初次踏上港岛,是在1878年5月,这一年他刚刚12岁。不过这次到港,孙中山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他跟随母亲由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这是孙中山第一次离开家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令他眼界大开,“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  相似文献   

13.
记者:周会长,您好!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作为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辛亥百年之际,我们怎样正确地看待和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呢?  相似文献   

14.
说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由来,首先得追溯到20年代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因此,这所大学才会以孙中山的名字出现。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但其招生的对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满怀着“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宏愿,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共和国道路,不屈不挠地奋斗了整整四十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进行的一系列民主和法制建设,对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一、民主共和道路的先驱和伟大开拓看。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正规地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①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上的建设上,孙中山在许多方面都是超…  相似文献   

16.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探索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光辉著作。虽然这一著作所设计的宏伟蓝图未能如愿实行,但是其所阐述的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思想和真知灼见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幸运的是,孙先生的现代化设想和思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孙中山及其“建国方略”之命运是幸福和幸运的。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指出:"大学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来控制。"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和成长,都与这些大学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某位成绩卓著的领导者相关。中国大学的领导者(主要指党委书记和校长)承担着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党政最高层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 ,以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都是以最高规格来进行 ,少有移易。 5 0年来 ,中国大陆始终给予孙中山以崇高的评价 ,基本的评价是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孙中山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发扬者 ,把中国大陆所取得的成就看成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事业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大学排名一二的是哪两所?清华和北大毫无悬念地继续摘取了“状元”和“榜眼”的名头。目前,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在深圳推出,这是网大自1999年首次发布中国大学综合排行榜以来,第10次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研究与评析王秀兰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