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是认知引起的交往障碍,情感引起的交往障碍,人格引起的交往障碍;并且提出了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的方法技巧,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障碍已经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从交往品德、交往认知、交往性格和交往技能四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对人际交往障碍进行调适,帮助大学生克服交往障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警察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定位显得非常重要。应用心理学的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分析和训练警察的人际交往,对于提高警察人际交往的技巧,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不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已成为困扰部分大学生的严重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与他人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与别人难以相处;不会交往,很少有成功的经验;社交恐怖症等等。前三种情况属于一般性的交往不良,后一种则属于严重的社交障碍。前不久,我们对淄博师专近200名大学生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发现有40.98%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其中3.28%的学生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焦虑情绪部分来源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寝室交往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往结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和缓解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校如何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世界人际交往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改变了人的生存 ,也改变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在虚拟世界中 ,人际交往采用了借助于电脑及网络的间接方式 ,人际交往的范围冲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 ,交往者的身份虚拟化、多样化 ,具有不确定性 ,交往的规则复杂而矛盾。网络技术给人带来交往便利的同时 ,也让人陷入深深的人际矛盾和危机。建立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规则和交往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大学校园里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他们在大学里有和谐的人际氛围、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文娱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社会化做好了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相反,人际交往不畅的大学生会面临人际困扰.除了自我性格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外,还表现在他们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经验,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这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缺乏应对能力,难以与人和谐相处.有人际困扰的大学生往往会感到烦恼和痛苦,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因此,掌握人际交往方法,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交往能力缺失有三种症状交往障碍症、交往贫乏症和交往恐惧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偏差和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交往能力缺失有三种症状交往障碍症、交往贫乏症和交往恐惧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偏差和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性.沟通分析理论特别是其中对自我的分析,可以使警察在人际交往中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不同的心态、交往方式以及如何使交往顺利进行.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可以充分利用沟通分析理论加强对警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是认知的又是社会的,认知发生、交流达成的关键是差异和矛盾。高校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实践,做课堂互动的激活者、社会情境的创设者、经验的分享者和意义发生的促进者,并将平等、爱、谦逊和信任融入教育,做学生完满人格的守望者,从而有效应对角色危机,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受经济贫困的影响,许多高校贫困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产生认知障碍、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造成的.在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我们应构建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设置专门机构,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诱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是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当前我国大学生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屡屡见诸各类媒体,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主体价值认知的偏差,终极价值信仰的迷失,社会环境形成的心理困境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主要诱因。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积极寻求生命的内在价值,珍惜和尊重生命,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越障碍: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社会的转型明显扩大和加深了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规模和弱势程度,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诱发心理障碍,增添了社会的风险性与不稳定性。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敏感的情感反应、强烈的不满情绪和严重的社交恐惧等方面,其成因又是由体制、家庭、群体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因此,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积极配合的同时,青少年弱势群体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助其跨越心理障碍,使其愉悦健康地成长,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刑犯监狱有较大影响。一是对重刑犯心理的双重影响,积极影响是增强了刑罚对重刑犯的成慑作用以及重刑犯对刑罚的恐惧心理使重刑犯感到悔恨有利于其接受改造,起到了预防改造倒退的作用;消极影响是重刑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和偏激行为,可能会加重重刑犯的监狱人格。二是对重刑犯监狱的警察产生的双重影响,由于新刑法增强了刑罚的威慑作用而强化了监狱警察对监狱事业的信心,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以及与罪犯之间沟通的困难。应分别针对重刑犯、监狱警察、监狱机关等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员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深入研究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戒除吸毒人员的毒瘾、减少吸毒人数,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吸毒人员尝试毒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气质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吸毒人员人格矫治对策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测试是建立在大量心理学基础研究成果之上的心理实验的一种,属于应用心理学研究范畴。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程序大多是在以测试方为主导的双方语言交流或者在测试方的语言指导下完成。访谈技术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测试对象产生正确客观的认知。要想成功达到谈话的目的,主测人员要思考访谈关系构建的心理学基础、客观认知测试对象的心理行为反映、充分使用语言、恰当辅以访谈技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警察违法犯罪是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警察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有行为人自身的人格缺陷、社会角色因素、归因偏差、不合理的认知以及职业特性造成的心理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交往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学生的成功成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的交往存在障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交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从注重交往知识的教育,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三大社会公害"之一,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是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基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认知、需求、情感、意志和动机五个主要心理要素方面都与成年人有着显著的区别。透析其心理特征并从中归结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特质,将会促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矫治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