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项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将"翻译工作室"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在翻译工作室中,教师主要起调解、组织、创造、推动和监督的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体。他们共同探索解决翻译问题的途径,从"做中学翻译"。  相似文献   

2.
王军  张晶 《世纪桥》2007,(2):129-130
奈迭翻译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翻译实践中实现源语文化向目标语文化的转换和处理文化差异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策略和技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朱玮玮 《学习月刊》2010,(18):88-88
朗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各项技能的发展与提高。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由于中学阶段的考试中都不直接考查朗读.不少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加之教师在早读课中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姚缸 《湘潮》2013,(1):160+162
高职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高技能型人才,良好的商务翻译技能是学生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基于高职英语学生就业主要岗位群,以市场实际需求为标准,本文试从翻译课程整体设计、翻译实训项目及教学过程设计与师资培训等角度探索改革翻译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秋香 《世纪桥》2008,(1):86-8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传统的“直译”和“意译”法比较,“异化”、“归化”法应属于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无论是“并化”还是“归化”,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异化”要防止片面追求形式而添枝加叶,“归化”要注意保留原文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刘喜玲 《世纪桥》2009,(19):144-145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间的交流。而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障碍往往会导致译文信息的失真。传统的“以语言转换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文化因素,加强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为切入点,并辅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锐性的尝试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实现语言间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对英语教学的一种新的诠释。本文从人文教育入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阐述人文教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大学英语教育与人文教学和谐统一的理念,并从英语教师的角度,就如何促进两者的融合提出了合理建议,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英语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王昆鹏  孙舒和 《世纪桥》2011,(3):107-108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学习模式,使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并积极做好两个方面的引导工作:一是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由家长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要使学生逐步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世纪桥》2008,(4):125-126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80年代,高志凯曾为邓小平、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高志凯正式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4年,那年他22岁,被称为“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薛田 《廉政瞭望》2012,(13):68-69
作为外交部翻译室的“翻译国家队”成员,施燕华、张维为、高志凯等只要同忆起曾经陪同过的领导人,便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12.
薛金祥 《世纪桥》2008,(6):121-122
根据“语义三角”理论,通过分析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英译本以及作者本人的译本,可以看出翻译的关键就是通过两种“语言符号系统(形/音)”的合理转换,正确地体现原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物”所真正要表达的“义”。因此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进行翻译教学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佟兆俊 《世纪桥》2010,(19):97-100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社会对外语现实需求之间的反差及其产生原因,检讨大学英语教学社会需求调查的两点缺陷及其由此引起的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外语实际需求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社会英语技能需求调查,变执行刚性大纲为执行柔性大纲,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外语需求之间现实矛盾,使其更适应国情实际。  相似文献   

14.
刘显才 《世纪桥》2008,(5):78-79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由于英汉两种民族语言文化的不同,在表达同一事物或思想时,呈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性,造成了翻译的障碍和难题,文化“失真”在译文中并不少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这些文化差异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将文化因素带来的各种伴随信息准确、有效地加以传递,尽可能避免文化“失真”。  相似文献   

15.
史无前例的“千年译经运动”——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着眼于创作思想、创作手法与创作题材等方面,试图剖析佛经翻译给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指出翻译在民族文化构建与创新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英语学习对中国的年轻一代,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为适应时代要求,英语教学也有了空前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策略地开展英语教学,使学生学会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7.
卢士樵 《世纪桥》2009,(9):46-47
“字——音对应关系”是语言文字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之问,在此机制下产生了文字的读音。对于不同的民族,语言和语言、文字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将建立相互转换的“翻译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我学外文主席谢阿方 1957年5月,作为中国首批派往阿尔巴尼亚的6名留学生之一,我从北大转人地拉那大学人文学院学习近三年后,成为首个被提前调任外事翻译的留学生。当时的任务是陪同阿尔巴尼亚议会访华代表团从地拉那前往北京,这是我国首次在高层外交场合将阿尔巴尼亚语作为翻译语言。  相似文献   

19.
薛金祥 《世纪桥》2007,(1):139-141,149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指出了在高等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并针对这些限制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作为相应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放 《学习导报》2013,(9):53-54
“乌托邦”一词首译者并非戴镏龄,而是严复 贵刊今年1月下半月版刊登的梁信撰稿的《令人赞叹的中文译名》一文,列举蒋彝翻译的“可口可乐”,张福垲翻译的“托福”,傅东华翻译的《飘》等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