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法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走中西法律结合之路,从传统文化里搜寻精华,从国情中发现规律,从西方成果中汇总经验,从移植法律中缩短距离,最终实现法律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我国当代法律文化现代的历史进程,指出三个方面的不协调表现,分析了影响和制约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五个因素,并建议通过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律移植“本土化”、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法制宣传教育实效化这五条途径来实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是法学的基本范畴和重要论题。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法律文化的研究方式、法律文化研究的具体方法。同时,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乃至法制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冲突。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英美法律语言和中国传统法律语言不同的发展特点源自于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民族特性。因此,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借鉴、移植必须使制度性的法律文化与观念性的法律文化同步发展,使法治精神通过民众的语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传统伦理一直对中国法律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对法律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实现传统伦理在现代法制中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7.
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治传统构造的特有的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更新现有的法律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建设应以法制观念的现代化、立法的现代化和司法的现代化为其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当前影响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阻力在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对低下;传统法律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本土现代化资源比较匮乏。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实现我国法制的创造性转化;科学借鉴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有益成分;积极转变法制观念;要依靠政府和执政党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多元化的法律文化不断冲突与整合,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如此,变革后的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差距仍很大,内隐法律文化严重滞后于外显法律文化。因此,要推进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实现,就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