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陆慧年同志相识是在 1946年初。那时她为中国民主同盟筹办的 《民主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 ▲ 陆 慧年 同志 遗 像志亲赴重庆举行了国共会谈,大大推动了重庆和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新闻界也活跃起来。那时,我在中共中央代表团工作,负责同新闻界联系,并以新华社记者名义活动。国共谈判和停止内战问题成了新闻焦点。特别是一批进步记者,如曾敏之、浦熙修、彭子冈、高集、高汾,还有陆慧年等是很活跃的记者。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她写过不少妇女工作的文章,好像有的也在 《新华日报》妇女版上发表过。中共代表团迁到南京后,她作为…  相似文献   

2.
聂红琴 《世纪风采》2007,(11):37-39
浦熙修,江苏嘉定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是中国有名的进步记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浦熙修写了大量的新闻和特写,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至今,我被两度派往无锡日报驻新区记者站,迄今为止在这个岗位上前后已经历了四年有余。实践让我深深感到,当一名称职的驻站记者,对放大媒体的报道效应、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要做到“称职”并不容易。事实上,驻站记者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长期在一个地区采访报道,容易产生看问题的局限性,降低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历史上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如在重庆担任周恩来秘书和英语翻译的新华社记者龚澍,承担我们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可视为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3)
正2015年12月下旬,我担任"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全国巡回演讲第三路领队,与10位来自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优秀记者赴清华大学和湖北、重庆、云南等地作演讲报告,与当地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感人故事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那时,我刚满22岁,从事新闻工作才两年左右,就像初生牛犊一样,闯入了相当错综复杂的政治圈子里。 有一次,我和才认识不久的重庆《和平日报》记者朱竟迈一起,去中共代表团专门探访周恩来先生。周先生名义上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副部长,但更重要的是,他领导中共代表团周旋于陪都政坛,是国共两党和谈的主要人物,这比副部长显然要响亮得多、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7.
1993年,我从教师岗位上调到漳县广播电视台工作,开始了专业新闻之路。我深知,从事新闻工作,最怕懒惰,最怕缺乏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因此,我勤奋写作,挑灯夜战。天道酬勤。通过不懈地努力,我的名字逐渐出现在省内外报刊上,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多年中,我采写的新闻作品累计刊播800多篇(件),有的还获了奖。1994年7月,我采写的反映漳县金钟文学社感人事迹的通讯《拄着拐杖去寻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中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有关残疾青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9年至今,我一直在关注、报道老吕的事迹。作为一名负责跑公安线的记者,老吕的网上警务室,老吕的网上群众工作,都是我报道的话题。也不只是我,省内的很多生活类媒体记者,都把老吕的微博当作重要的新闻来源。老吕去世后,每次写关于他的报道,我常常忍不住掉下眼泪。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老吕,让这么多的人怀念?让这么多的群众自发前往献花悼念?又是什么样的"老吕叨叨",让那些"鸡毛蒜皮",累积成"感天动地"?我一直在探寻这其中的道理,总结了以下三点来还原我心中的老吕——  相似文献   

9.
会议报道的程式化是会议新闻的一大弊端。克服会议报道的程式化,既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采编会议报道,又要从新闻改革的高度去革新会议报道,二者不可偏废。首先,克服工作上一般化处理会议消息的习惯,作为地市级报纸,会议消息比较多,因其多,又往往引不起记者的报道兴趣,容易一般化地处理,套用程式。只有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提高到重要位置上,才能克服会议消息在新闻采写编辑工作中一般化对待的积习。才能突出会议的新闻价值。其次,加强策划,提高会议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质量。记者要从会议的各自不同的内容出发,把不同内容的会议特…  相似文献   

1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的直接指挥下,重庆各大媒体迅速派出记者,赶赴重庆梁平和四川灾区,对抗震救灾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在四川灾区,活跃着一支由200多名重庆记者组成的新闻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国家级媒体上发稿3237条,市属主要综合类报纸推出2437个版,刊发各类文字、图片24084条(幅),电视、广播发稿量超过23000条,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公开场合直陈自己的去留,特别是那句“希望大家完全把我忘记”的话,已时逾近月。不管用“最近”、“不久前”什么的修饰语,都算不上新闻,对于一个干部届龄退休,到“坎”轮替,更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笔者何以要赘言“也说”,盖这件事情的深刻意义和内涵,绝非一般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比。  相似文献   

12.
成都《华西晚报》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站。我写的第一篇新闻是田一平同志审改的。而我进《华西晚报》任记者是向田一平“毛遂自荐”的。 那是1945年暑假,我在从山东迁到成都华西坝的齐鲁大学历史社会系毕业。由于在校内搞学生运动和在校外参加民主运动,校内的特务几次把黑名单送到成  相似文献   

13.
我走上新闻工作的道路,已经整整半个世纪。我的第一步,应该说是从给重庆的《商务日报》当记者开始的。我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来到当时的陪都,正值国共重庆谈判高潮。我满心想投身我向往已久的敢讲真话的《新华日报》,没有料到组织上给我安排的去处却是重庆市商会下面的《商务日报》,而且报社社长还是个“军统”。红岩村和我接关系的同志,费了好大劲说服我。他终于以一句话打通了我的思想:“那里是一个特殊的战场!”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 ,新华社先后公开发表了 4张毛泽东标准像。这 4张标准像都是由我加工、制作的。(一 )   195 0年 10月下旬 ,中央新闻总署摄影局编辑部负责人陈正青交给我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让我从记者一年来拍摄的毛泽东照片中挑选照片 ,为毛泽东主席加工制作一张标准像。接受任务后 ,有关人员向我讲述了一件有关的事 ,使我倍感责任重大。当年 ,毛泽东还没有标准像。 195 0年初 ,中央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萨空了 ,看到美国一家报纸在报道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消息时 ,还刊登了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照片上的斯大林身着大元帅服 ,显得很…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宣化店宋平国共谈判后,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廖承志等领导同志于1946年5月3日由重庆抵南京,进驻梅园新村,我也随机到了南京。这时国共之间实际已形成了表面谈判实际大打的局面,也就是拖中大打。国民党要谈,是为了拖延时间,要...  相似文献   

16.
炫公 《湘潮》2006,(11):7-9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交往始于抗战之初对于老舍的人生转折来说,1938年和1949年周恩来两次有关老舍的举措是两个关键。“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17.
黯然的逃离     
1949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中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广州,又从广州迁往重庆。11月30日重庆失守又迁往成都,国民党在大陆的立足之地只剩西南这一隅了。 而此时,成都以南,自贡、乐山已获解放,刘伯承率领的解放军第三兵团陈锡联部、第五兵团杨勇部已切断了国民  相似文献   

18.
报刊拾零     
记者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获悉,今年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十大工程”。 据介绍,这十大工程是: 一、西安至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全长955公里,总投资232.3亿元。二、重庆至怀化铁路(渝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眼睛习惯于盯着新闻事实,却容易忽略隐藏在新闻后面的内心冲突和人性冲突。因此新闻对生活的表现一般来说较之文学作品虽然更真实,但也更表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饱含着生命个体复杂感受的生活在记者笔下常常被忽视。当我们试图从已成为历史的新闻报道中窥探人性真相时,所看到的人其实多是为新闻事件做证的人,很难看到有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共谈判,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终于促成《双十协定》的签订。尽管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最终由于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弃义而被彻底击碎,但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却使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建国思想如随风飘撒的春种,落地生根,征服了人心。无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大仁大义之举——重庆谈判,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记者所采访的王文彬老人,至今回忆起重庆谈判期间的所闻所见,仍然激动不已。王文彬算得上一位世纪老人了。他1907年出生于陕西蒲城,193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