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治生态"一词被两种话语体系进行着解读,这两种话语体系对中国现实问题都有足够的解释力甚至具有相通性,党的领导、"三清政治"的目标、法治的举措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从某种意义说,民主是个不断持续进行的、和平的政治与社会过程,其实现是个持续性的生态化过程,失去环境条件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绝难成功,基于中国国情创新富有效率的民主形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贡献。后发国家政治生态演变有诸多经验与教训,其重要经验是重视国家建设,形成强烈的国家和公共利益认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重视道德建设,形成辨别是非对错的普遍价值观;重视少数关键,高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根本途径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制度建设。从中国古代吏制经验看,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在治官上要多途并举、重视正途,形成结构合理、源头清洁的政治生态;统一严格、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畅通渠道、能进能退,增强政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2.
"政治生态"一词被两种话语体系进行着解读,这两种话语体系对中国现实问题都有足够的解释力甚至具有相通性,党的领导、"三清政治"的目标、法治的举措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从某种意义说,民主是个不断持续进行的、和平的政治与社会过程,其实现是个持续性的生态化过程,失去环境条件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绝难成功,基于中国国情创新富有效率的民主形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贡献。后发国家政治生态演变有诸多经验与教训,其重要经验是重视国家建设,形成强烈的国家和公共利益认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重视道德建设,形成辨别是非对错的普遍价值观;重视少数关键,高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根本途径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制度建设。从中国古代吏制经验看,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在治官上要多途并举、重视正途,形成结构合理、源头清洁的政治生态;统一严格、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畅通渠道、能进能退,增强政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态"一词被两种话语体系进行着解读,这两种话语体系对中国现实问题都有足够的解释力甚至具有相通性,党的领导、"三清政治"的目标、法治的举措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从某种意义说,民主是个不断持续进行的、和平的政治与社会过程,其实现是个持续性的生态化过程,失去环境条件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绝难成功,基于中国国情创新富有效率的民主形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贡献。后发国家政治生态演变有诸多经验与教训,其重要经验是重视国家建设,形成强烈的国家和公共利益认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重视道德建设,形成辨别是非对错的普遍价值观;重视少数关键,高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根本途径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制度建设。从中国古代吏制经验看,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在治官上要多途并举、重视正途,形成结构合理、源头清洁的政治生态;统一严格、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畅通渠道、能进能退,增强政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4.
正确看待新中国60年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和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言献策,需要弄清四个认识论层面的问题,即:新中国法治建设探索和发展的一贯性和阶段性,而且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复杂性、民族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共性和内在特点;不应人为地将历时性的法治建设整体割裂为两个30年的对立;必须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整体中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法治中国"的时代,中国自然应该有以法学为方法论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政治学,可以称之为"政治法学"。在西方,政治与法律历来是一体化的思想体系,因此很多重要的政治思想都可以在法学的思维方式下加以发扬光大。中国政治学的主题无外乎是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而从司法主义国家观看国家建设,无疑会有新的发现;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就是"依宪执政",而比较历史研究发现,政治组织主导下的法治建设经验大量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国家建设也是历史之必然。交叉学科的建设,不但具有重大的学科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论和话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都在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制约权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路径。越南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重视民主与法治协调发展,通过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改革国家选举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革新监督体制等举措,执政方式由重政治控制向重法治建设转变。从民主与法治关系的角度探讨越南共产党推进民主改革的特点和方式,可为我们党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某种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邱炜煌 《求实》2012,(8):55-58
我国应该建立自己民主政治的话语体系,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应对所谓"普世价值"的挑战。该体系主要包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国民主的重要特点、中国民主政治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国民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基,其方向与进程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民主政治建设视域下意识形态工作应该从以下四个途径进行把握和推进:一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使意识形态工作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二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和阐释意识形态内涵,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法治保障;三是加强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根据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总原则,以中国故事为有效载体,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实践、成就、价值、内在逻辑讲清楚,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的表达和传播;四是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开展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从而构筑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从"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两个角度共同推进[1]。地方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地方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加快推进地方法治建设进程,必须着力提升地方各级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能力,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提高全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探索治理国家的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论,奠定了我们国家政治建设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的旗帜,在陕甘宁边区紧紧围绕"三三制"政权建设,从政权组织结构、民主共治的党派关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着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运行机理。这不仅对于抗战的胜利和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政商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行政资源与经济利益、市场行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也是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以及政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丝毫不容忽视的重大关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清""亲"政商关系的深刻内涵,正视当前影响"清、亲"政商关系的突出问题,在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同步一体优化中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对于铲除官商勾结的腐败温床,推动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以及推动形成透明、法治、公正、高效的市场生态,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建设和谐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以法治建设为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法治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突出表现在两个"第一次":一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法治问题。党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改革开放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在科学、民主、法治这三个基本理念的确立上."科学",是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是指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不完备,就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法治",是指要切实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法治,建设法治国家,要解决好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治民大于民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限定民主,提升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规范民主,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促进民主,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代替法制,划清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人治的界限,丰富了民主与法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侯金亮 《探索》2022,(6):73-84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转化为相应的话语表达,具有民主形式上的话语表征价值,凸显出人民民主的新形态;具有民主运行上的话语诠释价值,搭建实质民主的阐释框架;具有民主效果上的话语引领价值,提供民主实践的多样评价标准。这一话语体系建构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民主概念定义权、民主实践阐释权以及民主发展评判权的垄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内容、话语受众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与配合,这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因而需要在厘清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生产逻辑、运行逻辑、实践逻辑。从上下联动话语主体、精准凝练话语内容、开拓融合话语媒介、互动共情话语受众四个方面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策略,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话语权,推进人类民主政治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宪政民主"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政治理论样式和政治实践形态,具有浓厚的西方政治法律色彩,其实质是符合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政治制度,即西方民主。尽管"宪政民主"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但其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难以掩饰的缺陷和弊端,绝非"完美"和"理想"。因此,我们对待"宪政民主"的科学态度,只能是批判地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我们既要批判和抵制其错误,又要借鉴和吸取其优长,进而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自我话语权,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还要切实搞好研究宣传,旗帜鲜明地表达我们的立场,以求得宣传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彭冲  王炳权 《探索》2022,(2):39-50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9.
彭冲  王炳权 《探索》2022,(2):39-50+2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两山"思想以深刻的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两山"思想以"美好生态就是最普遍民生福祉"的民生观为起点,绿色、协调发展观为实现路径,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制保护的生态法治观为制度保障,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和缜密的逻辑体系,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战略性指导,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生态话语体系建构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