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昊 《党建文汇》2014,(11):44-44
6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把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建设成团结统一、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2.
《先锋》2022,(9):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于全党全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在一次一次灾难的砥砺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长、光大。对中华民族来说.这又是一个特殊时刻。汶川地震创刻在人们心头的伤痕尚未痊愈。玉树强震再令中华母亲为之泣血。巨大的灾难.又在考验着中华民族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6,(5):120-124
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社会发展史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提出,应该重视学习以描述社会发展规律为旨归的社会发展史,应在博通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绳束古今为一贯";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再次倡议学习社会发展史,认为社会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必修课,号召教育要教社会发展史,干部要学社会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毛泽东再次倡导学习社会发展史,不仅要求中学政治课教社会发展史,而且格外重视学习社会发展史对培养党自己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自己的"秀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琳 《实事求是》2005,(6):73-76
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是这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进展、研究重点进行回顾,将有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熙来 《党建》2009,(8):7-9
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质发展的思想结晶。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周易》就有了“以文化人”的理念。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都在说明,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有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新科 《唯实》2023,(2):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大展宏图、中国共产党大道直行、中国人民大有作为的十年,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从党的历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得到历史性验证;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历史起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8,(1):115-122
社会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学术文化政策、评价史学思潮和论争的基本理据。从1924年开始,以上海大学为起点,社会发展史宣教工作逐渐推广,至1950年,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思想影响,不仅成为史学工作者著书立说的基本前提,而且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取景框"。回顾社会发展史宣教历程,归纳其主要特征,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21世纪新文明。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以大历史观,从中华文明史、中西现代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在古今中西比较中,回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何而来”“有何特征”和“向何而去”之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领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无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内设立与"中国近现代吏纲要"课对应的二级学科,名称定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其学科性质是历史,兼带理论色彩.不同于"社会发展史"或"社会史",接近于中国近现代史,有利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13.
城市最本质的定义是什么?从人类发展史或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看,城市是人类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组合。纵观城市发展史,引起城市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如:都城、州府县治所在地;有军事的,如:关隘、要塞、口岸;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把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建设成团结统一、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华彩乐章。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中,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00家,位列世界第二,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5.
张柟 《理论文萃》2000,(5):38-45
雄赡浩博的“龙文化”以其独特的风神韵骨弥纶中华、赫奕天下。其博大,几乎可以囊括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其精深,似乎可以切到民族文化的血脉、民族精神的魂魄。试论“龙文化”,虽总是有“书不尽言”而“欲说还休”的惶惑,却还是按捺不住“欲罢不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龙的现代腾飞挥毫泼墨。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10):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回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百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发展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和麦克库洛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价值论发展史表明,马克思科学地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麦克库洛赫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走向解体。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像马克思那样,始终前后一贯地坚持价值、劳动等基础的科学概念,才能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天的重庆,政治生态实现了从严重污染到风清气正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转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已经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