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关注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国际语境,战后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普遍抗拒阶级主义的国家工具论,转而接受一种多向度的而非单一的阶级统治性质的国家理论。批判国家阶级性、指向国家社会性,构成了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共同话语。马克思国家理论话语权的崛起正是基于对马克思国家社会性问题的追问。在当代国际化的理论场域中,努力提升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需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放于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之中,并合理归置文本与现实的关系,竭力拓展研究视野、借鉴学术资源,乃至转变话语风格和创新话语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利益基础和阶级属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打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组织性与鼓动性以及掌握对外话语传播的主动权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话语实践,为全球化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媒介时代,媒介文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现实景观。电子媒介在极大拓展文化传播领域与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构建的碎片化和复杂化。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话语构建的重要维度,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可以厘清网络媒介传播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所面临的挑战与契机,从而更有效地将主流意识形态有机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付文忠 《学习论坛》2008,24(9):26-30
拉克劳与墨菲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社会运动标志着认同政治的兴起与马克思阶级政治理论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了一元论政治观的终结.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观不完整性,马克思关于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话语是无效的.批判实在论批评了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归结为话语联结与身份认同,把社会主义策略归结为意义颠覆的理论立场,批判实在论对话语理论的批评对我们解读后马克思主义具有诸多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确保国家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提高对外话语地位,其关键在于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打造话语内核、寻找现实通路的二重模式,或为这一目标提供可能性路径:在话语内容方面,意大利传统哲学中“集体意志”、“国家精神”与“常识”概念的相互融合,成为话语的言说之物;在话语权实现方面,以“政治-市民社会”关系模型为传播场域,借助政党和有机知识分子两大言说主体开展的阵地战和运动战,成为“权力-权威”的话语斗争主要形式。其理论不仅因哲学深度成为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参照,也因方法论价值可为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文化话语权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文化话语权博弈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话语渠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等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思考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必须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传播,牢牢掌握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巨作《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一种阶级关系。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方法论述在当代依然不会过时。认清形势,承认阶级存在的事实,有利于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更好的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分析了阶级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列宁吸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于教育主客体交互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是影响教育思想传播的关键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逐渐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存在受教育者话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通过强化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风格、培养教育对象的"责权一致"意识以及规制网络话语权力场域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不仅从现象上揭批了拜物教的种种危害,科学划分和区别了拜物教的三大类型,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揭示了拜物教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实质,提出了扬弃的根本路径。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运用科学批判的话语从历史主体发展的视角与观念的层面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与反人道性。它对于我们应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惑,走出拜金主义的意识形态迷雾,重建科学的财富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洲 《红旗文稿》2012,(13):4-7,1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研究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学术界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内涵、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史演进、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现状及其挑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路径等论题,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对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关键环节的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缺乏更为集中、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这也成为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问题研究亟待突破和加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对分配起支配作用这一思想在《导言》中突显;分配与生产领域不可分割;生产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中,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等都没有从生产的源头说明分配正义的实质,只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存在的情况下抽象地谈论分配正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当代政治哲学分配正义的"祛魅"路径,为我们揭露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阿基琉斯之踵,重新认识社会的分配问题,进而分析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公正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15.
话语内蕴着话语权,话语权内蕴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说,话语的建构其实也就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成既不是自发而成的过程,也不是顺畅无阻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进行自觉有为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既要关注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向导,也要立足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既要明确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坚持正确的话语方向,又要强调话语主导权,占据话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国际话语权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其传播内核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有效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有效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在学习研究西方话语权构建特点及传播方式,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际话语权传播平台与渠道,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的"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中国价值走向世界的"价值典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的阶级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论战中,马克思表现出与之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取向,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批判力的源泉;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和分析方法,包含真理性和实践性的光辉,具有强大的适应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阶级理论与现实的一定距离形成强大的拓展力。批判力、适应力、拓展力构成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现实张力。  相似文献   

18.
叶麒麟  曾毅 《唯实》2010,(3):38-43
阶级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它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成为了当代西方政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为一些当代西方学者在进行现代化道路和民主巩固等现代化问题研究时,实际上运用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4,(4):52-52
陈曙光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全世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思想,它的话语权是在解答“世界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它的话语权是在解答“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直面“中国问题”是重建中国学术话语的根本要求。中国学术要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本体、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确定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框架,阐述了核心价值观话语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生成逻辑,兼具宣传话语的即时性和理论话语的流变性特点;厘清了国家、社会、公民价值要求的三个层次,并以"马中西"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价值导向;确定了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主要受制于话语语境、话语参与者和话语媒介这些要素,提出在实践中提升话语解释力、感召力和传播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