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1,23(3):65-71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要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主要对我国确立沉默权的诉讼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沉默权制度之建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沉默权存在的诉讼价值入手,借鉴西方已有之规定的合理因素,着重论述了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立法模式,以期使沉默权制度能适应中国刑事司法之需要。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问题:超越两种理路之新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波 《法律科学》2003,9(5):106-115
关于是否应当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设置沉默权及其可行性的问题,在学界先后经历过两次探讨,但并未形成普遍的共识。导致分歧的原因,不仅仅是价值选择的不同,更主要是分析的视野较为狭窄和缺乏理论深度所造成的认识偏颇,所以,对沉默权问题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其实,沉默权制度得以在西方国家形成,有其特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它与辩诉交易、自由心证等诉讼制度和社会治理状况有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6.
梁崇龙 《法制与社会》2012,(18):126+144
本文由沉默权制度是否应该引入刑事诉讼法的争论入手,分析了沉默权引入必须设置的配套措施,以及在我国沉默权引入刑事诉讼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沉默权的溯源与沿革出发,对西方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并在考量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主要争议的基础上,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讨论了沉默权制度引入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在调整的前提下,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演梅 《法制与社会》2010,(28):288-289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尤其是1998年10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刑事沉默权问题引起了法学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学术文章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章来看,大都着重于从司法现状这一角度去论证中国是否应该引进沉默权,以下,本文拟从刑事诉讼价值取向这一深层次角度,对沉默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健江 《政法学刊》2001,18(4):15-18
当今大多数国家从立法上肯定了被告人的沉默权,同时又作出了适当的限制.尽管赋予被告人沉默权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沉默权是与刑事诉讼的一系列诉讼原则、规则,诉讼制度、结构和国际标准相一致的.从诉讼目的、道德观念、社会文明等法哲学的角度来看,承认沉默权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但是目前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规则作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权利的一项重要诉讼规则,已为许多国家刑事诉讼法采用。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度修改过程中认识沉默权的价值蕴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啸虎  房保国 《现代法学》2002,24(1):101-105
本文认为 ,沉默权首先应是一项宪法权利 ,诉讼法有关沉默权的规定 ,无非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而已。确认沉默权制度体现了宪法保障人权的终极价值目标 ,是民主宪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宪法中公开确认沉默权 ,是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冯兆蕙  孙乃伟 《河北法学》2004,22(10):84-86
沉默权指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拒绝发言并不受法定惩罚的权利。沉默权可分为实体和程序意义的沉默权。程序意义沉默权的建立则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这就需要一定的证据法的改革作为基础,否则就可能与无罪推定的精神不符,要建立完善可操作的沉默权制度,我们还须走很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白冬 《法学杂志》2012,33(2):113-118
如实回答与沉默权作为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属于"人造之物",具有特定的功能。从功能主义出发,梳理如实回答与沉默权在各自不同诉讼结构中的功能性作用,说明其影响诉讼结构之机理。如实回答与沉默权亦是"文化之物"。通过文化解释,剖析如实回答与沉默权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回答了决定二者废与立的决定性原因。功能主义分析与文化解释的相互补充性的阐释,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与用高科技手段取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根菊 《现代法学》2000,22(4):74-76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不语的权利。本文阐明何为沉默权、沉默权的模式 ,认为我国法律宜在起诉阶段赋予沉默权 ;若从侦查阶段赋予沉默权 ,必须采用高科技手段取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沉默权蕴涵的三种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分析了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刑讯逼供、坦白从宽等方面的关系,对沉默权的利弊之争进行了客观的评判,主张在我国应确立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7.
保证诉权与答辩权平等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应当保证这一原则得到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构建诉权与答辩权的关系时,实行答辩随时提出制度,被告可以随时提出答辩状而不会导致失权,其目的在于确保被告能够对抗原告随时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答辩被视为被告的一项诉讼权利。《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行后,原告变更、追加诉讼请求的时间受到了限制,答辩状随时提出丧失了制度基础,其缺陷日益彰显,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是克服这种缺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第三人的货物控制权人地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的货物控制权常为合同的第三人所享有,FOB合同下卖方的权益因其货物控制权人的地位而得到保护。第三人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领域中的货物控制权以其在国际货物买卖领域内的对货物间接占有的权利为基础,由此可解决当提单已为买方占有时,卖方是否仍然可以行使货物控制权以完成其中途停运权的问题。第三人所享有的货物控制权较之其以往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这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下作为第三人所享有的其他权利更为广泛与深入,从而构成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