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国存 《人民论坛》2014,(11):188-19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勇  毛逸 《人民论坛》2023,(18):61-63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微讯”微信公众号为例,梳理分析其推送内容,从主题类型、话题词与叙事方式、情感倾向三个方面探讨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效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综合运用多种路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包括:构建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发表《马克思学说》等重要文章予以正面传播;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等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著名演讲进行大众传播;在与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结合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领导党的初期革命活动进行组织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之下,传播者权力的一部分让渡为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能力,这种信息交互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广告传播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新的广告传播形态中受众参与了权力的再生产,使广告传播的权力关系进一步隐蔽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境遇及路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正视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全面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构建,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达 《前沿》2013,(15):51-53
新媒体能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共享.但在新媒体承载的数量庞大的信息之前,群众也可能不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并且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时刻试图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应该着眼于提高群众的理论觉悟进而凝聚力量,着眼于长期的宣传效果,增强在新媒体中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综合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注重新媒体反映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塑造传播者的良好形象,促进群众参与,以求不断增强群众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并未被遮蔽,相反却突显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关注新媒体境遇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机制,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资源,强化话语监控和制度规范,营造积极健康而又合理有序的虚拟话语空间,巩固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汉俊,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1919-1922年,他发表了近百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仅次于李大钊、陈独秀的第三号人物。本文从六个方面描述了李氏在传播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初期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对每一个人产生影响。新媒体勃兴带来的公关传播的变革应从传播主体的拓展、传播内容的扩散、新传播渠道的出现、客体力量的增强以及传播效果的提升五个方面加以分析。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公关传播变革的原因对于提升公关传播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右木、恽代英、萧楚女等是最早在成都、重庆、泸州、万县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的人。与此同时,还有一批省内外的先进分子也在四川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1921年7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黄日葵来到重庆举办暑期讲学会,宣传新文化,批评封建主义和封建礼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在重庆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董必武在上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到武汉后,他以武汉中学为据点,培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鄂东革命骨干.他创建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和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共武汉区委,吸收鄂东籍青年加入党团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鄂东传播的革命阵营.他倡导创办黄安师范讲习所,指导旅汉鄂东籍青年回乡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指导建立鄂东地区的党团组织,加强对鄂东青年的工作方法指导,对马克思主义在鄂东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城市形象传播的固有范式,使城市形象营造向着复合化、场景化发展,从单向的静态传播走向互动参与的动态传播,也使城市文化建构更具有后现代特征。四川省成都市在顺应新的传播规律推动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城市形象内涵挖掘不充分,多元传播主体及多元传播载体的系统整合不够,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不足。需要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内涵,引导和优化城市精神,构建城市网络形象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相关统筹机制,适应网络生态的变化,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加强危机预警,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构建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对话机制,培育城市公共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陈望道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纵观其一生,从少时东渡日本求学到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引领浙江"一师风潮"到苦译《共产党宣言》,从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他始终站在时代浪潮与进步思潮的最前线。立足陈望道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追忆陈望道在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所进行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6.
喻跃龙  石小娇 《求索》2013,(6):225-227,177
尽管传统媒体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核心和主流.但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体,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理论权威”到“意见领袖”、从“话语权垄断”到“话语对接”、从“理论灌输”到“网络营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谣言滋生也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伴生的谣言,不仅传播力量更加迅猛,而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新媒体如何规避谣言。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故此,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社会传播路径,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视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点,注重理论实现形式的通俗化。同时,要加强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宣传队伍,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20.
梁英 《青年论坛》2010,(1):39-41
积极探索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青年大学生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社会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互联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