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慧琴 《党史文苑》2011,(14):33-35
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根本前提,顽强的革命意志是根本保障,一心为民是坚实后盾,不畏牺牲是重要条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苏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是对苏区精神的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2.
徐京 《党史纵览》2011,(12):50-51
2011年9月23至24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和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联合主办,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鄂豫皖三年游击战,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岳西县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深化对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和红二十八军历史的研究,丰富党史资源,推动大别山和岳西红色文化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将联合主办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孙琛 《党史文苑》2014,(8):12-16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鄂豫皖苏区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聘任管理、明确教师职责、注重素质建设、提高地位待遇等措施,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革命化师资队伍,为苏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倾力贡献,也对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5年3月以后,留在闽西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各县地方武装,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为首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依靠闽西苏区的有利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并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在闽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6.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共培养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借助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对鄂豫皖苏区卫生组织建设、防疫工作及其启示等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鄂豫皖苏区医疗卫生防疫研究有所裨益。一、苏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鄂豫皖红军诞生以及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7.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的十年浴血奋斗,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湘鄂赣苏区是最早进入游击战争的南方主要老苏区。湘鄂赣苏区的游击战争,历经艰难困苦局面、艰险残酷考验、艰苦卓绝斗争,谱写了湘鄂赣苏区史最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深入探讨湘鄂赣苏区游击战争的特征,对深化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漳平人民竭尽全力支持红军游击队,使漳平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远殖游击反"围剿"1934年4月中旬,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  相似文献   

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处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敌人的军事"围剿"来势汹汹,战争频繁,加之严密的经济封锁,使得苏区经济紧张,物资缺乏.那么,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如何过好"紧日子"、渡过难关的呢?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姚启俊 《江淮》2011,(10):38
本刊讯9月25日至26日,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在岳西县举行。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王新生,省委党史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郑位三。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随同红25军长征、创建和坚持陕南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动人事迹,至今仍为后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15.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调动反动武装约20万兵力,集中对闽西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轮番“清剿”。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留在阔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但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巩固了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因成功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而被誉为“南方三杰”。谭震林作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16.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提出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革命战略,鄂豫皖苏区的地缘优势适应了这一战略。但是从形成之初,鄂豫皖苏区就为粮食问题所困扰,李立三"左"倾错误更加剧了粮食危机。在严重困境面前,鄂豫皖中央分局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缓解了粮食危机。形势稍有好转,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鄂豫皖中央分局盲目执行威吓武汉计划,红四方面军作战失利被迫撤离苏区,粮食问题再次趋于紧张。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要求执行进攻路线。由于粮食短缺,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未果,其军事行动逐渐为粮食所支配,最终也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道独具特色而又内涵丰富的亮丽风景线,也是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中问题比较复杂、争议较多、值得再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关于如何审视和分析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认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原因、如何评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看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不足及教训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成果丰硕并为进一步研究的深化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随着史料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对上述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有的需要重新阐释表述,有的需要补齐.旁善有的露垂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始终将廉洁型政党建设融入到自我革命和政权稳固的全过程,对外塑造和展示了党的廉洁形象。基于历史范畴,鄂豫皖苏区廉洁型政党建设的出场逻辑,可以从理论、实践和现实需要等三个层面进行审视与考察,其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出台反腐倡廉条例,建立工农监察队伍,严明党的群众纪律,开展勤俭节约运动和创作红廉革命歌谣,从而得以推进廉洁的信念、制度、作风和文化等建设。新时代持续加强廉洁型政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廉政法规制度和创新廉洁文化载体,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成果,为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和社会治理能力赋能续航。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三年游击战争之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得以坚持,有赖于党的坚强有力领导、红军游击队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和高度灵活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