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就是该组织始终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成员国的共识。总体而言,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国家双边能源外交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呈不断增加之势,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合作模式,以确保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当前扩大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有利因素不少,建立上合组织统一能源空间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构建统一能源空间无论是对各成员国,还是对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环境异常复杂,建立上合组织统一能源空间存有一定的难度和变数。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至今,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经济体在APEC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多边能源合作,涉及能源效率与节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能源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APEC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能源合作机制及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作原则.APEC多边能源合作受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比较大,区域内各经济体由于自身条件而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已经广泛参加国际多边能源合作,APEC多边能源合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中俄能源合作历经多年的摇摆与磨合,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这对于促进两国经济、政治关系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上合组织内的能源合作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对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不稳定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关能源安全保障和多边能源合作的话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多边能源合作的发展阶段有法制化阶段、技术及制度标准的协调阶段、基础设施的连接阶段、区域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阶段。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多边能源合作组织有欧盟、东盟、OLADE、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相比之下东北亚地区至今为止仍未形成区域内能源合作体系,而未来的东北亚地区却是一个能源状况极为不稳定的地区。因此,东北亚地区应尽快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早日形成统一的能源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上合组织成立10年来,经济合作的机制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上合组织进一步的经济合作遇到了来自前苏联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挑战,正在扩大的关税同盟和即将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日益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到集团层面。为此,中国有必要在今后10年从区域一体化、贸易货币结算、金融合作等多方面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现实的安全威胁,在地区层面甚至更广阔空间加强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包括主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具有特殊的意义.中俄还在联合国、金砖机制、G20、APEC、亚信会议等全球和地区框架内进行互动,推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这都标志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被注入了更多的合作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合作层次.双方对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安全、经济、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这是开展多边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在地区问题上也存在目标上的差异,但没有成为在多边层面上开展合作的实质性障碍.未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交化,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经济、政治、安全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中俄在一系列多边机制和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对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格局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危机对危机源头的发达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却是利弊并存。本文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等5个方面分析了危机深化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负面影响,从能源原材料出口、结构调整和海外并购3个方面分析了危机带来的积极因素。在梳理上合组织应对危机措施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危机背景下上合组织在政治、经济各方面深化合作的进展,最后指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上合组织所在中亚地区的有组织毒品贸易的视角看,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何日益成为影响上合组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反毒品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反毒品问题是中亚地区第四股恶势力,应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优先方向,反之可能对其构成不良后果。为此,上合组织应采取加强边境安全与海关检查、澄清上合组织以及其他与其优先方向类似的地区多边机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机制理论与东北亚能源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是印巴两国与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扩员顺利实施得益于相互需要增强、内外环境变化和扩员制度完善三个条件。扩员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必经阶段。印巴两国加入上合组织为成员国经济发展、贸易融通、能源合作、交通互联、安全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为充分利用扩员机遇,上合组织需妥善处理决策效率、共同身份构建、不同互联互通思路整合等挑战,弱化扩员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科学的金融合作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金融合作途径,对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合作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应分阶段进行,目标规划也应该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功能性金融合作。合作的具体进程要采取“双轮驱动”策略:既要开展以银行业务和功能完善为特征的金融合作;又要开展以金融组织和机制创新为特征的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2.
As a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und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he SC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nd plays a unique role i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Over the years, China has taken an active part in safeguarding multilateralism while engaging in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within the SCO framewo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O has fully embodied the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3.
上海合作组织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之一,不仅使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富有成效,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也日益丰富。2011年6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签署的《上合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言》,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对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联系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Faced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egional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Asia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joint-solution mechanism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short-term outflows of capital and from currency speculation. Despite some progress being made in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by the countries of the ASEAN+3 grouping, the overall 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within the region remains surprisingly low, however. This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keen interest of many Asian countries in gaining a stronger voice within the multinational finance institutions (MFIs), and especiall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Unable to initiate major governance reforms of the MFIs, Asian countries have not only set up regional support liquidity arrangements but also their own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MDBs). While the USA and to some extent Japan have tried to prevent a rebalancing of power within the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supported these changes by becoming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China-le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Taking a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persp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explain why some reg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attractive for Asian countries than others and why European countries are supporting Asia’s attempt to gain more weight in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GFG)—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ower shift away from the USA toward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in general and China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15.
马加力 《东南亚》2010,(1):17-22
2009年印度国大党赢得大选,取得多年来少有的胜利继续执政,政局保持了稳定。经济上以宽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经济发展走出困境,保持了增长势头。在外交方面,印度参加了几乎所有主要的多边外交活动,加强了与美、俄等大国的关系,大国外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以来蒙古国经济及中蒙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8年以来,因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受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蒙古国的经济严重下滑。2009年,蒙古经济呈现出上半年继续下滑,下半年小幅增长的趋势。中国作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对蒙经贸合作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为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和确保中国对蒙经贸合作第一大国的地位,两国经济合作应该从数量到质量转变,从双边至多边扩展。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机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效用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有效的国际制度安排将引起行为体的利益追求以及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变化,以致国际关系行为体将在多大程度上遵守国际机制的约束。东亚区域合作具有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等特点,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机制规范并非完全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机制属性主要体现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协议中,并且是以基础的机制层次如区域性危机防范、救援机制等为发展点。由于这些发展点具备了机制属性,国际机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效用性便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以使得东亚货币合作能被更好地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