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罪行彻底暴露后,赵学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并结合实际,对自己走上腐败犯罪之路的思想、性格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剖析很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最终踏入罪恶深渊,除了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以及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等主要原因外,面对种种诱惑的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人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时,总存有“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直到东  相似文献   

3.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批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这些党政领导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究其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他们失于监督却是他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笔者就如何加强和搞好领导干部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进行自我监督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自己。有的领导干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甚至认为是“小题…  相似文献   

4.
为政清廉是每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恪守的准则.但就是有一些人明知故犯,违纪违法去占去贪,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落得个在监狱的高墙内忏悔罪行的下场。这些贪官在狱中改造得怎样?有哪些悔悟和反思?请看——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事实表明,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就是从生活作风一些"小节"上打开缺口的,而且有相当数量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6.
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在长达万言的忏悔中,痛悔和反思了自己从一名工作勤奋、廉洁自律的青年民警,到徇私枉法、买官卖官、巨额受贿的违法犯罪过程。正如他所言,自己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关键是未能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放弃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认定“有权就有一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在获得更高的职务,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上”,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地拼命攫取权力。在慨叹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同时,我们再次痛惜地从邵建伟身上看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游…  相似文献   

7.
经纬 《中国监察》2009,(1):52-55
王邦业,现年58岁,原任湖南省邵阳市湘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正处级)。作为一个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的领导干部,王邦业在即将退出政治舞台之前,却背弃理想信念,被贪欲这只可怕的恶魔攫走了自己的灵魂,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目前,在服刑改造的监狱里,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忏悔,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黄瑜俊 《中国监察》2012,(16):57-60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面对利益的驱使和种种诱惑,有的人能持身守正,有的人却腐败沉沦。近年来,福建省清流县查处的几起基层"一把手"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给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他们大多曾有过追求,有过奋斗,而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的还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然而,他们由于  相似文献   

9.
分析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东林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关键一点是他的权力观发生了变异。在金钱的诱惑下,他利用主管城建的职务之便,为一些开发商谋取私利,并从中渔利,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弄权必自焚,张东林用权力为个人渔利,不仅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最终受到了法纪的严惩,也给后人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警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真正明白自己究竟是为谁做事,为谁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无法回避、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万经伟 《中国监察》2011,(20):58-59
湖南省郴州市煤炭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曾宪明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正处级干部,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被“乌金”迷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日前,他在湖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现身说法”,对自己的罪行做了沉痛忏悔。  相似文献   

11.
曾闻名三湘的“女强人”、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原副总经理蒋艳萍狱中的忏悔十分沉痛,字里行间深深渗透着悔恨之意。然而,发人深思的是,近年来,大案要案一查再查,大贪小贪们一悔再悔,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直到东窗事发时才想起忏悔,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由此看来,应当深究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忏悔,避免这种本不该有的悔恨。无论从反腐倡廉的大局出发,还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我们都希望少看或不看到这样的忏悔。与很多贪官一样,导致蒋艳萍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很多,但一个很要害的原因就在于她…  相似文献   

12.
明朝人吕坤说:“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才歇下力便会往下流去;极力做善事好像是在攀缘那没有枝杈的树木,才停住脚步便会往下坠落。所以,君子的心灵无时无刻不感到敬诚和畏惧。从近年来一些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来看,正是由于没有自觉地“防欲力善”,少数领导干部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教训十分深刻。湖南省娄底市原副市长赵更效就是一个例证,在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徐州物资(集团)总公司原总经理傅厚刚在忏悔中,对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正如他所言“,自己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放纵私欲,放纵自我,放纵亲属,放纵职权,拒绝监督,却是主要原因。由于放弃政治和法纪学习,不注重政治理论和法纪意识修养,认识错位,从而造成自身的免疫力极差,没有守住‘廉洁自律’这个基本底线。”傅厚刚最终受到了法纪的严惩,为“放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常怀律己之心,防微杜渐,严格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4.
2001年8月,浙江省纪委在调查天台县原县长梁骏(已被判刑,详细报道见本刊2002年第20期)的违纪违法案件时,带出了时任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苏建国嫖娼等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2001年9月21日,苏建国被浙江省纪委实施“两规”。后经查证,他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8.8万元;违反规定收受礼金共计人民币2万元;违反规定经商获利共计人民币20万元。此外,苏建国还有参与嫖娼和赌博等违纪问题。作为一个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部长,苏建国是怎样蜕化变质,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在接受组织审查期间,混沌的灵魂受到了深刻触动,禁不住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他深切悔罪,不但积极给家人写信,请他们配合退还全部赃款,还写下了1万余字的检查和忏悔,真诚地向组织请求,愿意把自己痛彻心扉的感悟公之于众,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不再重蹈他的覆辙。他从自己的人生历程寻找自己走向犯罪的轨迹,从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分析自己的犯罪原因,从违纪违法的前后对比中痛述自己的悔恨之情,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的沉痛教训再一次警示,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2005年10月,山西省委以通报邵建伟等违纪违法案件为契机,在全省掀起了一场扎扎实实的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引起了较大反响。我们将邵建伟的检查和忏悔刊出(文中小标题系编者所加),希望能给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警示。  相似文献   

16.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要求,金融系统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执纪,秉公办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各种违法乱纪者。我们南京分行辖区内去年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00多件,有40%多属当年作案,涉案金额近1.9亿,只追回十分之一强,造成损失很大。违纪违法人员中,股以上干部占了近40%,党员近一半。这些情况说明,腐败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三个代表”的思想格格不入的。纪检监察干部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严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察局与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局等,对长春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经济违纪违法案件(以下简称“长粮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不仅使众多腐败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而且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这起系列案件在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违纪违法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使领导干部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显得非常重要。 一、年轻有为不失蹄。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先后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同志本应珍惜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自尊、自重,严于律己。但有些人却飘飘然、昏昏然,以致违纪违法,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年轻干部没有艰苦年代的经历,一般来讲,在党性、纪律观念和吃苦精神上不强,因此,一定要增强党性锻炼,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披露,2011年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发现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涉及361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大量问题正在核查,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14,(8):24-25
正"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巡视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并及时公开发布信息,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和举措,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也使各级领导干部受到极大警示。事实再次证明,腐败难以藏身,伸手必被捉!让我们看看这些曾经被党和人民信任,如今却走向党和人民反面的典型——根据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的部分违纪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