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定》已经2014年9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市长卢子跃2014年10月20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发挥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贵州政报》2013,(6):13-14
黔府函[2013]39号安顺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实施〈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请示》(安府呈[2013]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所确定的保护原则、保护层次及保护范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为:村落核心区和古水利核心区两个部分,总面积  相似文献   

3.
正川办发[2019]3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古镇古村落又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是指历史文物丰富、历史建筑成片、保留传统格局风貌的镇和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古民居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历史记忆,最能激发远方游子和家乡人民的爱国、爱乡情怀。2017年3月3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有效保护我省优秀的乡土建筑,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6.
正努力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正>粤府函〔2023〕6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更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对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历史文化街区、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茶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梅州市梅江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8.
正闽政文[2018]20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要求,经研究,认定第三批省级历  相似文献   

9.
正豫政[2014]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中原文化,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  相似文献   

10.
正闽政文[2020]8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经研究,认定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现予以公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34号《辽宁省古塔保护办法》业经2020年11月18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刘宁2020年11月25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塔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贵州政报》2014,(2):35-36
正黔府函[2014]8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批准三都县都江镇怎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请示》(黔南府呈[2012]16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三都县都江镇怎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所确定的保护原则、保护层次及保护范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为:东至上寨屋背,南至怎乌,西至中寨寨脚,北至阶因、水井边一带。包括怎雷上寨、梯田、怎雷中寨及其中的"干栏式"民居、禾仓、古树名木等以及下寨全部,总  相似文献   

13.
正闽政文[2016]423号三明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保护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明政文[2016]6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保护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二、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高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及地方、民族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的确定、规划、保护和利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履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建筑的保护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  相似文献   

15.
<正>6月5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温政办机〔2015〕10号)。主任:徐立毅,副主任:王祖焕、郑朝阳,成员: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常浩 《政协天地》2011,(Z1):53-55
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说:"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要破坏掉只需几天工夫,一旦破坏就不可再生."做好闽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必须对福建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有着比较全面、宏观的把握。本文作者试图全景式解析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状况,简要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深耕乡间文化土壤、探寻乡土村落的人文内涵,为进一步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西沱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首批国家级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但由于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西沱古镇从整体景观到单体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强西沱古镇保护刻不容缓,近十年来,石柱县镇人大及人大代表一直呼吁加强西沱古镇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县人大常委会更是从多个方面推动西沱古镇的立法保护工作。经过多年酝酿和论证,《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终于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18.
正宁政函[202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为做好我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维护城乡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银川市鼓楼一玉皇阁街区为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现予公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普查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来,西沱古镇陷入古建筑一边复建、一边继续垮塌的怪圈。2014年施行的《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为古镇保护带来契机,支撑起建设"库区周庄"的梦想。"西沱镇旅游发展总体形象定位为‘长江古水埠·千年云梯街',要成立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理顺旅游开发管理体制……"2015年11月24日,重庆石柱自治县委、县政府在西沱镇召开现场办公会,敲定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0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部长陈政高2014年10月15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