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其目标要求来看,"学史"的落脚点,最终落在"力行"上,落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集中性学习教育,都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也明确提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2.
正学史明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学党史,明理增信。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可以警醒我们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深刻把握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思践悟党的百年历史,切实在学习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史明理,就是明白一个道理,百年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刻领悟我们党一以贯之、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新时代勇担使命,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连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认真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不少同志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自开展党史...  相似文献   

6.
学贵力行     
《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为学了圣贤的名言名句,如果没有去力行圣贤的教诲,只会增长自己的浮华之心,甚至养成傲慢无礼的态度,成就不了圣贤君子。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练习,把所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去实践。中国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读书贵在变化气质。目的也是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最后成就圣贤人格。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是浙江舟山籍台商贝有添家族返乡探亲的30周年,也是贝家反哺故乡的30周年。10月27日,第18届贝有添奖教奖学助学金颁发仪式在舟山举行,21名优秀教师和50名优秀学生受到表彰奖励,430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帮扶。从2001年贝有添奖教奖学助学金设立至今,捐赠金额达405万元,有286名优秀教师、816名优秀学生受到奖励,4416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2015年,贝有添逝世后,他的家人和朋友继承其遗愿,好友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9)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东海县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群众土壤,使水晶之都焕发出蓬勃向上、向善崇德的正能量,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好人成绩单,先后有230多人当选县级以上道德楷模荣誉称号,7人入选"中国好人"、3人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11)
正历史是面镜子,它既能照亮现实,也能照亮未来、照亮心灵、激发动力。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学习党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崇德的要求,要站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在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苦难辉煌的历史中,追寻初心使命,赓续精神伟力,凝聚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学史鉴往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自治区党委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进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在八桂大地持续升温。一声声重温初心的入党誓词、一场场以赛促学的知识竞赛、一首首同心向党的红色颂歌、一个个纾解民忧的实事项目……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实施有力有序,规定动作精准到位,自选动作出彩出色,办实事惠民暖心,中心工作提质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近年来,昭通涌现出一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草根英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昭通好人”。好人引领道德风尚,善举凝聚向上力量。特别是2013年以来,昭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弘扬“云南精神”、“昭通精神”,提出了打造“昭通好人”品牌,推凡人善举、奖平民英雄,全面展现“最美昭通人”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了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提振了促进跨越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21)
正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文章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相似文献   

13.
<正>规则意识可理解为规则的意识化,是个人对法律关系、道德规范等外在规则的自我遵从,是人们从正当与否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创制出的行为规范,用以平衡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则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神农尝遍百草的奉献、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子产铸刑鼎的公正,都为我国古代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后世儒法合流、礼法并列,封建社会所追求的五伦纲常与修齐治平使得道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方面的支撑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正>长久以来,熟人社会的乡土中国推崇天理人心,从远古的神判、天谴、冥助到日渐成熟强大的宗族、村落审判及并行于朝廷法度、与中国社会有着良好契合性的民事习惯法,深刻影响着中国民众利益维护及纠纷解决的价值心理及实现路径。从历史角度看,农耕经济、专制政治和宗法社会构成传统证据文化的社会基础。农耕经济影响人们普遍具有的毁证、伪证、匿证以及不愿作证的证据观念,证据制度简单且历久不变,证据运用具有低科技化和经验性特质;专制政治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发生的因过站乘客无视规则抢夺公交车方向盘而发生的坠江事件,导致14个鲜活生命丧生,给逝者家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灾难。然而,惨痛的教训,并未换来世人的全部觉醒。此后,同样的事件在重庆綦江、江西上饶、浙江义乌以及武汉等地依然发生。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岁男孩砍死母亲后,带着2岁弟弟继续玩  相似文献   

17.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蓓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  相似文献   

18.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读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林寺桃花》时,看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不禁诧异: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又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在一年初夏四月,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居然亲眼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这才领悟到海拔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要晚于山下.  相似文献   

19.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让我们好,但这个好不是让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学习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让我们更有智慧地把握人生的方向,能够正确驾驭财富和权力,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本分,下对抉择,少走弯路,从行善利他的根本上着手,成就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