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互相渗透且密不可分。核心群体的吸引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关键,社会群体之间的亲和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基础,遏制民族离散力是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的保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只有大力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它可以为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建立可靠的社会基础,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确立牢固的社会关系基础,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3.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会对和谐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当前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挑战.本文力图在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上,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创新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宗教问题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做好宗教工作,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巩固和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宗教问题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巩固和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宗教工作,必将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就是要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必须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权"等,体现出人类共同价值理想;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精神、民本理念、和合思想、社会美德等,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所引发的各种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提出了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武器;要通过学习提高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其运动的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十六大报告的各项要求,搞好党的建设,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增强。  相似文献   

9.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国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为此,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不管在历史纵向上,还是社会横向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都贯穿、融汇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在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过程中,也应处理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国家要从制度和政策上推进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辩证处理好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机制,才能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构建与反思批判的关系,即必须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第二,和谐与差异对立的关系,即必须树立差异和谐观,把握好差异的度,处理好对立面之间的关系;第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即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性和阶段性,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主体性的限度,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宣传思想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化解社会矛盾、引导公民养成切合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新规范、推动改革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和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近期和远期工作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巩固科学理论在整个社会的主导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设与和谐社会合拍的思想道德规范,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监督的性质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为此,亟需建立健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它的构建统一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因此,必须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的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协调发展制度、坚实的反腐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刘建芳 《理论前沿》2005,(21):41-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本文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伟江 《理论前沿》2006,484(19):13-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肯定社会个体间的差别和社会分工,是充满自由竞争活力的多元社会;必然强调社会个体间的协作和社会公正,是洋溢着互助友爱精神的民主社会;必然倡导社会个体间的诚信与社会安定,是推崇有序规则意识的法治社会;必然重视与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沟通关系,是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和国际交往的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