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悲剧构成表现为三个有机联系的层面 ,即命运悲剧、时代悲剧和道德悲剧。其中命运悲剧是最基本的方面 ,它直接促成了时代的和道德的悲剧。这三重悲剧构织了作品中浓重而惨烈的悲剧氛围 ,给人以悲怆沉仄、抑郁苍凉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三国演义》中魏延的悲剧,指出诸葛亮的臆断是造成魏延一生悲剧的主要原因,同时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正统观念和迷信思想对独立的抗争性人格的残害。  相似文献   

3.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又颇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的政治生涯跌宕坎坷,五任中央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成为托派领袖而被开除党籍,晚年蛰居江津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陈独秀的人生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反托派斗争及王明、康生的诬陷,国民党的险恶用心,以及陈独秀的独特个性等,共同造成了陈独秀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
加强药品专利保护才能避免"公地悲剧",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医药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极易造成专利成果利用不足和上游基础研究被闲置的"反公地悲剧",为此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形成了"药品专利消极主义"和"药品专利积极主义"两种不同观点,论文指出"药品专利消极主义"更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悲剧与西方悲剧各自不同的生成背景、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悲剧"找到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公地悲剧”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常见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城市“公地悲剧”问题的具体举措,如清晰产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等,以此提高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层次的悲剧观念——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闪耀出的光彩和色泽却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悲剧主人公、冲突及结局的差异上.而造成种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乃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性格决定命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在于刘兰芝刚强的性格.这种刚性广泛地体现于刘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与刚性紧密相连的是自尊,二者结合,便有了"自专由"的举动.这种性格、行为,即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艳 《工会论坛》2009,15(1):154-155
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是: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盲目崇拜。正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复仇行动的强度、复仇主角形象和复仇结局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潘金莲这个重合了受害者和害人者双重身份的女人成就了<水浒传>中一段颇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使其成为了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成为了社会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从阿瑟·密勒的悲剧观角度,来探析小说《收藏家》中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悲剧根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等级差别是造成克莱格悲剧的外部根源,而其性格缺陷和男权思想,则成为其悲剧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家长权威、亲情、金钱、舆论等因素的排除分析,认为《边城》中爱情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边城里的民风民情造成人与人沟通的障碍,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并进一步探讨湘西世界民风民情的历史构成,以此分析沈从文创作背后内心世界的隐痛。  相似文献   

15.
一代军事奇才韩信,最终死于妇人之手。人们常说,成功是一种偶然,失败是一种必然。韩信的人生悲剧,是和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分不开的,只懂军事,不懂做人与处世,最终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根据《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我们可以看到韩信的大致人生脉络,从而找出他的悲剧人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17.
西方悲剧理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悲剧理论也分别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第一是古代的诗学悲剧理论阶段,诗学是其理论框架,戏剧悲剧是其研究对象。第二是近代的美学悲剧理论阶段,美学是其理论框架,悲剧性是其研究对象。第三是现代的文化学悲剧理论阶段,文化学是其理论框架,社会文化中的悲剧事件是其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历史就是悲剧相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外国人开始注目中国的悲剧,中国学者也尝试引进西方观点用以研究中国的悲剧。王国维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悲剧理论开拓了中国近代悲剧美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当农地产权过于模糊时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当农地产权过于清晰时又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明晰产权的私有化路径这一西方经验在解决公地悲剧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正在重复西方困境的老路,农村公共福利供给中由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的困境正在中国农村不断上演。实现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向公地喜剧的跳跃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所建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使农地产权的两级构造的每一级都能继续发挥作用,使统分结合的统的组织保障能够实质性地运转,使农户对村社集体的责任在被取消后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再次生发出来并继续维系。唯如此,方能实现正常、高效且低成本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诗剧《浮士德》描述了悲剧人物浮士德不平凡的坎坷一生。不朽的浮士德既是作者歌德的艺术写照,同时它跨越时空界限成为整个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原型和象征,还折射出当时的张扬自由和个体意识的时代精神。通过对浮士德这个充满悲剧冲突的原型在生活实践和追求历程中人格和心理的分析,来探寻积淀在人类灵魂深处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