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雅明思想的核心在现代性,那不是由哲学而来的现代性思想,也不是基于社会学视野的现代性社会理论,而是由文学艺术而来的现代性洞察。他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于对文学(艺术)现代性的准确揭示,其次在于深刻的现代性批判,最终在于应合后现代方式的精神救赎。这一有关现代性问题的美学话语使得本雅明赢得了至今不衰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多种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特点,如教学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变,教育内容传播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教育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等。这些新的特点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体现在大学生深度依赖互联网但信息素养教育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意义关怀的缺位以及大学生现代"自我"的出现导致政治价值取向走向相对主义等方面。由此,今日之高校必须针对这些危机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在本雅明的美学思想中,一个借助于艺术表达来实现某种世俗拯救的审美救赎企图是一以贯之的。本雅明的审美救赎观,首先源起于他对传统语言观的激进批判;其次集中体现在对巴罗克寓言的意义建构中;最后,他将这一救赎可能性过渡到一个以电影美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领域中加以讨论。正是在此过程中,本雅明的审美救赎企图逐渐走出纯粹的理论思考,转入一种艺术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自我在认知和体悟人类文明时,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实体性文化,达到思想上"心安理得"的本真状态,是自我意识对文化形而上的选择与追寻的展开过程中的思想的觉悟与觉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现代性"在受资本逻辑和商品拜物教等魅惑下,使自我和对象性的文化闹剧不断上演着,在反观有自知之明的人类文化思想进程中,主体性视阈下反思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哲学的主体性是文化自觉的逻辑前提,正是在主体性视阈下文化的价值取向才跳出了现代性的魅影,以自由自觉的崇高文化样态显现出来,从而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未来图景,实现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历史国情条件下的自然演绎,也是在“两个结合”建立的思想基础上,基于执政党的理念追求,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创新,和对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借鉴与反思之后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性。中西方现代化道路都是基于不同历史国情条件的自然演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全方位的发展与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包括政治、社会、思想、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西方现代化是先从思想革命,再到政治革命,再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冲突和演化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领导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于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定位新媒体艺术的文化身份。实际上新媒体艺术依托的是数字复制技术,它与本雅明讨论的机械复制分属于艺术复制的不同阶段,从复制原理、复制功能到价值意义存在着一系列重大差异。简单沿用机械复制理论和文化工业理论将无法正确把握新媒体艺术基于数字复制技术的整合功能而形成的多元兼容、和而不同的基本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来知识精英与乡土社会的严重疏离以及文化整合危机,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文化整合方式以重建现代国家的文化与价值共同体;而严峻的民族危机又造成当时知识分子普遍的无力感和自责心理,促使他们把民族救亡和自我救赎的希望寄托于工农大众,此即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得以产生的历史大背景。这一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的必要环节和应有之义,对中国革命乃至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不过由于"左"的错误干扰和扭曲,这一思想又逐渐演变成片面的知识分子"工农化"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单向改造与整肃,是需要认真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一条线"战略是中国外交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大转弯,即由20世纪50年代的"联苏政策"转变为70年代的"联美政策"。这一转变所带来的影响在当时还只是局限于外交领域,但其潜藏着深远的历史蕴意。它促使中国领导人重新思考战后时代主题变化,改变了旧的时代主题观,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和结论;在此基础上,"一条线"战略促使中国国家发展方向发生转变,由革命转为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区别性特征;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伏羲"大一统"的理念,至今仍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和重要理论支柱.伏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文化.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主要面对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救亡图存,二是建设现代国家。这使得"抗日"与"民主"成为当时的两大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正是在对"抗日"与"民主"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探索与回答中,共同举起爱国与民主的旗帜,找到了推动合作的价值纽带,并最终走向相互合作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走向合作的现实依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思想基础得以形成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1.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管理要以一定的价值为指导 ,行政管理中对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盲目到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入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在从近代到当代的行政管理革命的推动下实现的 ,也不断为行政管理革命提供了价值指导。当代 ,中国正逐步展开一场公共行政管理的变革 ,厘清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对指导行政改革必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拥有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要素主要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认同、政治层面的制度规则和经济层面的执政绩效等。在"革命理论"式解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陷入困境后,从现代性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魅力,是巩固和维护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一个必然选择。单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公正,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转变执政理念、巩固执政绩效,超越现代性分裂,维护和重建合法性资源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4.
宋剑华和张冀充分强调"样板戏""在其纯艺术追求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极大推动意义,而且"作为中国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主观倾向"不能随意加以否定。黄云霞以政治理念对"英雄"塑造的影响为例证对戴锦华等提出的"样板戏"的现代性质素进行了质疑。在对上述观点进行清理的前提下,论文指出可以从工具理性、政治理性的角度来讨论本土化的中国现代性,应该看到中国文艺的现代性及其革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袁向东 《工会论坛》2009,15(6):156-157
在商业社会里,艺术品的商业性意味越来越浓重。艺术品的价值体现为艺术家的劳动价值和宣传的附加值,艺术品的价值通过艺术市场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形成新的艺术关系与定位,艺术市场化的导向让艺术的价值表现得丰富多彩,艺术也呈现出更繁华的表象。新的商业艺术取代传统艺术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革命精神.它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在沂蒙山区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直至成长壮大,不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显示出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78年开始历史性转折,这三十年,我国发展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是推进五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人治向民主法治转变;由革命文化向和谐文化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相似文献   

18.
艺术价值是美术创造最大价值的体现,也是美术创作过程价值的最终体现。艺术价值的本质是指一件艺术品所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高。现代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发展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并且它们之间都相对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是乡民在日常生活中将其心灵的情感以物化经验的方式引入客观世界,从而形成一种形式直觉的文化符号。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解读这一文化符号,需要运用田野和深描方法,在"艺术品——艺术实践主体"为中心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语境中直觉艺术形式。只有从动机心理、技术活动、生活行为及其情感等方面进行切入,才能理解民间艺术所包涵的物质技术、信仰风俗、审美文化等不同面相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所创立的"多元一体"理论是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一把金钥匙,这一理论不仅准确的表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里的客观格局,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鲜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融入华夏民族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型范例,它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中不断从政治强制走向文化自觉、从格格不入走向潜移默化、从分裂格局走向一体多元的基本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