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世界文化趋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利益主体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协调各种利益主体。而社会主义民主应该适应这种趋势,尊重公民的主体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就要求亿万人民群众树立起现代的民主意识 ,这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公民的民主意识包括 :主权在民的意识、法治主体的意识、民主价值观念等。公民现代民主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民意识的缺乏,使得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很多与民主价值相反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平等、民主等观念得到传播并开始深入人心;而政府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强力推动,又使人们参与意识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嬗变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在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发展阶段的形成、嬗变和发展过程,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条件、法律及思想文化原因等,对强化我国公民民主意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硬件条件,也需要软件条件.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一方面需要党和政府结合我国国情,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具体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需要公民加强其自身建设,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具体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念与公民意识契合,协商民主的价值也滋养了公民意识,协商民主的实践史就是公民意识的成长史。从公民意识的构成要素和内容看协商民主的发展,主体意识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原动力,权利意识是助动力,民主意识是持续推动力,责任意识是保障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处在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需要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更需要公民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公民意识及其教育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和吸...  相似文献   

8.
在十七大报告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强公民德性的培育和建构,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西方政治学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公民德性的含义。在我国要培育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首先就需要从个体自主性、权责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理性政治参与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任何制度都离不开其背后的社会意识的支持 ,否则 ,好的制度只能空有其表。雅典城邦民主制成为古代民主制的典范 ,是与雅城邦的公民意识分不开的。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国家更应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农村的公民意识与村民民主自治的辩证关系去思考。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以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基本途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农民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农村风俗习惯的革新,培养新的乡村精神,以便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发展农村各种教育,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文化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国内出现新的复杂因素情况下,如何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差距,针对投资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而要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根本在于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落实好四个创新,印:观念、体制、法治和服务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核心,法治创新是保障,服务创新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民主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而且是法治国家制度建立和维护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表现在缺乏社会公德,缺乏公民责任感,缺乏参政议政的责任感等。公民意识的觉醒受到传统思想、体制因素教育问题等方面的影响,陷入了一个怪圈,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通过发展教育和经济以及人大改革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法制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备严谨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公民意识”写进大会报告,同时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其公民意识水平攸关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中国能否以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将当代青年人培育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小议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公民意识的培育拓展了空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培育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长期性。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论述。习近平同志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中强调,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希冀通过协商民主路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化、制度化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因此,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将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使人民政协成为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如何让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重获新生并不断开拓前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作为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斗争的历史,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对于在新世纪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民主之路,这也是最符合中国历史社会发展逻辑、最接近民主本真意义的道路。人民民主的基本逻辑在于其辩证统一性,即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根据这一逻辑,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强调民主的全方位建设,也就是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全面发展,在民主制度上,则表现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制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