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现将毛泽东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孔东梅撰写的《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翻开我家老影集》一书的部分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小运 《先锋队》2012,(28):23-25
我家书房里悬挂着一幅外公给我的题词——"梅花欢喜漫天雪",这是外公生前喜欢的诗句之一。外公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尤其喜欢带雪的诗词。每当看到这幅题词,我就想起外公对我的教诲和关爱,好些事情仿佛就在眼前。孩提时我对外公几乎没什么印象,依稀记得1966年6岁那年,我随母亲去北京看望外公,外公家在北京东城区前圆恩寺,是一个三进院落。前院有一个水池,里面有荷花,还养着鱼。我与母亲住在后院,后院栽种有好多果树。只记得一天中午,我在院落玩耍时,从敞开的房间门,看见外公独自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似乎思索着什么。唯一记得清的是,我把外公前院里海棠树上结的海棠通通摘掉吃了。回到湖北家中后,还曾对部队院里的小朋友们说,我在  相似文献   

3.
在与重病抗争多年后,一个早春飞花的日子,我的岸青舅舅去了。享年84岁的岸青舅舅在外公毛泽东所属的韶山冲上屋场一支中可能是最高寿的一位。然而,他的经历也是毛家成员中最坎坷的。岸青舅舅生于1923年。当年,舅舅有过温馨的家。在上海、在武昌,他与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兄长毛岸英同享天伦之乐。在那张著名的照片里,  相似文献   

4.
正彭德怀没有子女,弟兄三人里他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外公。我外公叫彭金华,是他的二弟。三外公名叫彭荣华。我母亲彭梅魁是彭金华的女儿,她既是被彭德怀抚养的人,也是在彭德怀的晚年照顾和侍奉他的人。我没有见过亲外公,而是一出生就在大外公家住,家人谈论  相似文献   

5.
我那成为记忆的舅、姨“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六位亲人”,这种说法大家想必都熟悉。但又究竟有多少人清楚:外公及他的两位夫人还因此失去过六个儿女呢?其中,除了岸龙舅舅是开慧外婆所生,其他三男二女都是我外婆的骨肉。我到现在还仍然认为:不了解这些,就不能叫真正了解我  相似文献   

6.
微小说之韵     
《廉政瞭望》2011,(6):58-58
放学了 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着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最后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地哭起来。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1,(9)
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百年党的辉煌历程,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红色基因、不能忘却的红色往事变得愈发清晰,我愈发强烈地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文字记录下先辈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恰同学少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人才辈出,我的外公贺梯(别号仙荄)于民国初年就读于这所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有过同窗之谊。  相似文献   

8.
归来     
1993年的春节,是我们一家人过得最团圆的春节,也是我最难忘的春节。我第一次见到从台湾回来和我们一起欢度春节的外公。小时候听外婆讲,外公个予高高的,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早先在国民党军队服役,1949年,随溃败的蒋介石集团去了台湾。外婆总一个劲地念叨;“你外公是个好人,挺和善,他是不想到台湾去的。可怜,我们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了。”外公在我脑子里也就留下了模糊又有点神秘的印象。在那一段“史无前例”的日子里,在那个是非颠倒的时代,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讲&已有个外公在台湾的。但我们还是因外公成了有“通改”嫌疑,…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0,(8)
1948年,我出生后仅几个月,外婆蔡畅就把我接到她和外公李富春的身边,直到1975年外公因病去世,我一直同他们生活在一起。20多年来,我从外公许多平凡小事中,深深感受到了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一外公是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的。数十年的革命生涯,既铸就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也形成了他那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我记事时起,我就感觉到,外公和他们那一代的许多共产党人一样,生活的目的不在为自己,而在为人民;不是图享受,而是求奋斗。绝不伸手索取丝毫的个人特权,却毫无保留地奉献个人的一切,这就是外公的价值观。外公的生活要求很低。他饮食清淡,常常是一荤一素两碟菜,象许多湖南人一样,他也喜欢吃点辣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公张顺发住在汝州市庙下乡高庄村,今年92岁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回到久违的家乡看望他。刚刚吃完午饭的外公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陪着他享受着这惬意的闲暇时光。外公捋着长长的胡须,眯着眼睛对我说:“芳妮儿啊,你不常回来,今天机会难得,你就听我讲讲过去的事儿吧。”外公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1.
外公的扁担     
《党建》2016,(10)
正外公有一件珍贵的宝贝,那是一根红军留下的扁担。他经常拿出这根扁担给我们讲有关红军的故事。外公与红军有着特殊的感情。外公一生行医,曾救过红军战士的命,在战火硝烟中与红军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根扁担是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湘江渡口,战士们为感谢外公熬药治伤治病之恩而留下的。1934年11月,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队苦战五昼夜,那时候岁暮天寒,很多战士得了寒病。外公白天上山采草药,晚上整夜熬药,悄悄地帮红军医治。那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6,(11)
正这是老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故事。我的外公陈国智是一名中共党员、离休老干部,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的战士,今年已是85岁高龄。外公的家乡在广东省云浮市河口双上村,村里有两间建于清朝末年的黑瓦半青砖小屋,是外公父母和四兄妹的家乡旧居。外公的大哥陈国柱在云浮都骑镇求学时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他加入当地抗日少年先锋队,活跃在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唤起民众奋勇抗日、保卫家园。1939年,他在云浮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双上村第一个共产党员。同时,他以教师职业作掩护,从事党  相似文献   

13.
外婆的拐杖     
黄莺 《党课》2006,(7):83-84
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幸亏有一根龙头拐杖,从不离手的伴随着她。我常常天真地和外婆比划着,调侃她“一步三个脚印”,并用几何印证“三脚”的稳定性。拐杖是楠木做的,据说是十几年前外公和外婆同游黄山时,买来助—臂之力的。当年外公就是拄着它,携着外婆走过了漫长的风雨人生路。如今,外公不在了,我常常看到外婆独自一人深情地抚摸着它,精心地擦拭着它,蓦地,眼里有丝丝泪光闪烁,嘴角却泛着柔柔的笑,想是她又回忆起了和外公相聚相守的岁月吧。  相似文献   

14.
正9岁时的寒假,我第一次跟外公乘坐川江木船。船停靠在云阳县城沙湾河坝,我们要去的外公家在县城上游30多里的地方。原本是头一天去的,因为是农历腊月十九,川江行船忌日,木船停航。外公说,船工不敢公开信奉封建迷信,借口船底有些漏水,要修船一天。平常每天天不亮,木船装着村民们顺流到县城赶场,返程则是逆水行驶,必须中午1点准时开船,一点儿不能耽误。这种短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外婆     
在重庆的童年岁月我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爷爷奶奶在南京,爸爸在西安电视台工作,我和外公、外婆、妈妈一起生活。外公不常看到,他早先在西南局(中共中央西南局)的一个高干招待所工作,后来到一所离家很远的外国语学校工作了,一周回家一次。外婆在重庆日报社上班。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从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调到西安电视台和爸爸团聚去了,我就被彻底丢给了外公外婆。外婆是苦出身的家庭妇女,只有初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红广角》编辑部(以下简称"编"):杨殷同志是解放前广东籍共产党员中职务和地位最高的革命者。您是杨殷的外孙女,想请您扼要谈谈您外公的概况。崔静薇(以下简称"崔"):我外公杨殷是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祖籍中山市翠亨村,住宅与孙中山先生故居仅百步之遥。外公年轻时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一度成为孙中山的侍卫副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毅然选择加入共产党,在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  相似文献   

17.
暖心的灯笼     
《党建》2017,(7)
正外公念过几年私塾。私塾开学时,学生们要各自带一盏灯笼到学校,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种习俗称为"开灯"。外公一边扎制灯笼,一边给我和表弟表妹们讲"开灯"的故事。每年春节前,外公都要给孩子们扎制新灯笼。只见他先是将竹片划开,剥出细细的竹篾,浸泡在水里备用,然后  相似文献   

18.
11月1日,每年这个时候不管身在何方或忙于何事,我总要抛开世俗的羁绊,来到故乡江西省红都瑞金塔下寺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一位先烈,他就是我的大外公王章烈。而这一天,正是我亲外公王章俊的祭日。这位老红军在弥留之际交代他的外孙:恩恩,有时间的话,每年都要替我去看看我的好大哥,你的大外公!  相似文献   

19.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  相似文献   

20.
荒坪 《世纪风采》2006,(6):18-21
翻开新年的第一张日历,我就想到,今年6月9日是外公的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