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丛薇 《唯实》2012,(6):74-77
犯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是犯罪停止形态的核心问题,"犯罪目的实现说"及"犯罪结果发生说"均存在不可调和的逻辑错误。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既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又具有区分犯罪停止形态的功能,可以用来判断犯罪既遂与否;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认为行为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的"犯罪构成要件说"具有逻辑正确性。在对个罪的认定过程中,若在穷尽犯罪既遂标准的考量之后,仍存在分歧,需借助刑法解释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3.
对于目的犯之构成要件,尽管我国法学界都承认其是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构成要件,但是基于罪刑法定、打击犯罪、司法操作等方面的考虑,绝不能从理论上任意扩大目的犯的范围。犯罪动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反映,它只能根据刺激或反应去推测,不具有客观性。我们应重视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区别和统一,以做到量刑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4.
俞静尧 《求实》2003,(Z1):63-64
在我国刑法中,有些犯罪行为只要符合某法定犯罪构成关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的规定,则构成犯罪,这被称为行为犯。但有些犯罪行为却要求具备诸如“情节严重”、“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条件才构成犯罪,这被称为情节犯或结果犯。为便于研究,一般将前述四个要件称为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它们对于任何犯罪的成立都不可缺少;将“情节严重”、“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称为犯罪构成的描述性要件,它们对于情节犯、结果犯等的成立不可缺少。同时,犯罪构成的描述性要件作为立法定量的表现,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直接作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判断标志,其规定是否适当、理解是否准确,意义重大。因此,把握贷款诈骗罪的成立要件,应从贷款诈骗罪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和描述性要件两方面考察。 一、基本要件的立法完善和执法准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扫码支付因其快捷、便利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青睐,也同时催生了新型的犯罪手段.“偷换二维码”案中,商家是被害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债权是犯罪对象.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截取顾客向商家支付的账款,对商家而言具有秘密性,且完全违反了商家的意志,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由于账户余额具有即时债权的特点,所以当钱款进入行为人账户时,是盗窃既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法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某些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缺乏这个要件,就不能论之以相应的贿赂犯罪。但对于如何认定某个利益是否正当,学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致使同一个案件或类似案件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影响了对相关贿赂犯罪的准确惩治。我们认为,对于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的利益是否属于不正当利益,应当采取综合的判断方法,即从行贿人和受贿人两方面来综合考量,予以最终确定,而不应当采取单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受贿罪构成要件的某些方面有了新变化,应针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新变化,突出受贿罪构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理解构成受贿罪客观方面要件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犯罪对象范围的扩大;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够单独构成受贿罪。  相似文献   

8.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呈现数据化、网络化与社会化的特征,从而影响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对象从静态识别信息扩展到动态活动信息;犯罪主体从公权力机关扩大到私人机构;犯罪行为呈现多样化。这些特性也造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刑事追诉中管辖确定、证据收集与保存、信息来源合法性证明的困境。从理性的角度反思,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亟需完善;刑事追诉中管辖、取证、证明责任等问题也亟需健全。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承诺的行为一直是刑法正当化事由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周海宏等故意杀人案为例,探讨了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的正当性依据,分析了被害人承诺的行为成为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构成要件,它们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时间要件,特别是在客体要件中重点分析了生命权不属于承诺人享有处分权的权利,因此杀人行为虽然经过被害人的承诺,但仍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过在量刑上可以从轻处罚。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被害人承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补偿是行政主体在法定情形发生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合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给行政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予以合理补偿的制度。行政许可补偿的性质是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行政许可补偿制度是信赖保护原则的体现,并且有其宪法依据。目的要件,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行政许可补偿构成中的重要要件,需要司法解释予以界定。合理补偿是行政许可补偿的标准,但关键是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来保证合理补偿标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发端于英国,主要被用于限制税收中行政权的独断专行,保障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后来逐步为各国宪法确认为一项基本的宪法原则。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主要包括课税要件法定主义原则、课税要件明确性原则和课税要件合法性原则,在我国是有宪法依据的。税收立法经济中心主义可以用来解释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为何难以实现。明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宪法依据,废止不合理的授权立法,加强对授权立法的规范,制定统一的《税法通则》,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我国实现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死刑量刑中,除严格把握"罪行极其严重"这一法定要件外,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害人过错是被害人具有的直接引发被告人犯罪的明显应受谴责的行为和表现,应准确把握明显应受谴责性和直接引发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充分注意到被害人与被告人在犯罪前后的紧密联系,从而准确认定被害人过错,给被告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4.
侵权行为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概念.归结起来有损害说、过错说、违反法定义务说、责任说等.作为侵权赔偿责任的损害通常是指可以证明的实际损失,而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侵害"则具有"质"的规定性;侵权行为包含了无过错致人损害的情形,过错不是所有侵权行为的共同特征;侵权行为不同于侵权民事责任,有其特殊的构成要件,它以权益受侵害又无合法正当事由为表象,以实质违法判断为内涵.违法性是侵权行为的本质的、唯一的要件.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起,报名参与广州市政府采购,供应商须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这一证明由当地检查机关出具。除此之外,供应商还需出具公平竞争承诺书。采购代理机构也须在采购公告中明确这一内容。政府采购被列为商业贿赂的六大"重灾区"之一。旨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集中采购平台,反倒成为集中行贿契机,大大违背了制度初衷。增设无行贿犯罪证明这一门槛,将有过行贿污点的供应商拒之门外。长期以来,相对于"受贿罪",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罪缺乏应有力度。一方面,现行刑法中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比较笼统模糊,使得行贿犯罪处于定性难、处罚难、责任落实难的困境;同时,由于贿赂犯罪大多数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调查取证存在不小的  相似文献   

16.
侵害名誉权的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如何认定某一侵害行为构成侵害名誉权 ,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 1 0 1条明确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般需要具备四个法律要件 :即侵害人实施侵害人名誉权的行为 ;受害人受到损害 ;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侵害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本文就第一个构成要件淡点粗浅的看法。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认定不同。英美…  相似文献   

17.
法理上将抢劫罪区分为基本类型的抢劫罪、结果加重类型的抢劫罪与情节加重类型的抢劫罪,这种划分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死刑设置的原意,且更有利于运用加重构成理论以及其未遂形态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守死刑程序用尽原则。在对抢劫罪进行死刑司法控制时,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对象等,同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存在酌定量刑情节,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死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犯罪一经发生,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鉴于本罪在理解适用上存在着不少分歧,以致影响到其定罪量刑,文章着重就受贿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要件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8)
在刑法学的讨论中,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是衡量学者学术观点的标准。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在缺乏防卫意识的情况下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行为。除防卫意识外,所有要件均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通过分析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既遂、未遂、无罪说,利用案例分析,比较各学说的合理性。支持结果无价值的无罪论,偶然防卫发生时,行为人想要侵害的法益和最终侵害的法益是不对等的,在结果上,行为人保护了值得刑法保护的法益,从结果上看,偶然防卫不可罚。  相似文献   

20.
姚志荣 《党史文苑》2005,3(5):46-48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犯罪一经发生,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鉴于本罪在理解适用上存在着不少分歧,以致影响到其定罪量刑,文章着重就受贿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要件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