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推进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是民生领域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改革任务。但就业体制机制方面的难点依然存在,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从发展战略、地方领导政绩考核和财政政策上进行调整,从创业就业准入和政府行政改革政策上认真设计,从完善创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体制上进行改革,全方位促进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宁夏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宁夏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表面上人人有活儿干,实际上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以隐性失业形式存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换,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表面上人人有活儿干,实际上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以隐性失业形式存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换,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遇到的认识上、体制上、政策上的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策体制环境。现在,民营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大好时期。但要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还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破解发展难题,关键是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失业和下岗人数明显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一、我国就业压力形成和加大的原因及后果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劳动者都有工作的“充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残疾人就业仍然存在高失业和低参与并存的特征,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构建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模型,优化就业体制机制和就业环境,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其中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也由最初的“统包统分”过渡到现行的“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并逐步向将来的“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迈进。尤其是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比重,关键看就业。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业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课题组从安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政府的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因素,探寻改革政府主导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力促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力促农民工的城镇"四融入",详述安徽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转轨中中国城市妇女阶层就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阶层的就业状况及质量历来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我国的就业机制必然由体制内向体制外转变,妇女阶层就业因失去政策性保护而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市场化就业要求妇女阶层在新的就业领域和形式中直面困难、排除障碍,重新塑造自我形象,为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权益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高等学校“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将被摒弃。对毕业生“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将被废除。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黑板报     
我国将建立新型就业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用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新型劳动就业机制。第一阶段为单轨阶段,从目前至2000年底。主要任务是按国企3年脱困目标,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富余用工问题。下岗职工都必须进中心、签协议、保生活、再就业。第二阶段为双轨阶段。此阶段直到2003年,其间已进入中心还没有实现再就业的,继续按原协议在中心保生活:国有企业新的裁员和精简的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13.
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明显加快。截止2005年底,已有30家外资金融机构购买了17家中资银行的股权。我国银行业虽然在经营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水平上较外资银行有一定的差距,中资银行同外资银行竞争处于“外强中弱”的态势。但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要弱者一方领导有志气、有社会主义银行家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一定能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城市存在就业困难,很少考虑农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没有纳入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视野。改革以来,农民在创造了新的农业经营体制、新的农村工业化方式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创造了新的就业机制,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遇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4,(3):22-24
1.促进就业创业要建立哪些新的体制机制?就业始终是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完善制度环境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目前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自主性创业不足,创业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关键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环境的缺失。因此,要鼓励更多人参与创业,就必须完善有关创业的法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健全融资机制,不断倡导新型的就业观,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系统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就业政策范式变迁与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当前公共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主要经历了安置性、统包统配、双轨制、市场化、积极的就业以及就业优先战略等政策时期,相应的就业政策范式在政策情境感知、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指向和政策工具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分野,但就业政策范式变迁遵循一定的逻辑。未来的公共就业政策在调整与创新上应综合考察政策环境,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着眼就业问题,借助治理的手段,更好地发挥公共就业政策在发展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贵忠 《求实》2004,(12):51-53
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学探讨的问题 ,也是伦理学探讨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之间存在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业优先”的理论和“适当的失业率”的理论 ,存在伦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无论从经济学上还是伦理学上说 ,我国当前都应该坚持就业优先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由无到有,不断发展,截至2000年底,我国私营企业一共是176.18万户。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为近年来的各种研究所证明,而且在实践中表现得也十分突出。根据资料分析,私营企业就业比率超过5.2%的省份,人均收入都在1.1万元以上;私营企业就业比率低于1.5%的省份都是比较穷的省,人均收入都低于5000元。从数字上看,私营企业就业比率每增加1%,人均收入可以增加1640元。从实践上看,在一些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好于其它地区。可以说,发展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虽然社会上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普遍提高,但在实践中一些传统观念和体制因素仍然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因此,继续解放思想,扫除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应作为当前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