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标准讨论虽然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却是中国发展转向的界标,是全面的拨乱反正和一个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科学哲学在这个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论证作用.科学哲学在对科学思想资源运用的同时,也显现出同现代迷信、语录标准、僵化模式及其最新表现"两个凡是"针锋相对的精神,这就是科学的精神,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展现.而这一理解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活动中得到明确的理论确认,并且成为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文学,它的出现,一方面来自"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对西方现代思潮的追逐。它们在形式上大胆创新,转变叙事策略,建立形式模式,而这些改变也导致了先锋文学最后的溃败。  相似文献   

3.
在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马克思的形象和学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批作家自觉不自觉地从马克思那里汲取精神资源,写下了堪称社会先声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进程。新时期作家从马克思的文风、思想中汲取灵感与智慧的例子,足以证明马克思的文风、学说与人格,仍然是新时期人文建构的重要资源,这对囿于精神泥淖的今日作家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观点网络     
《创造》1999,(3)
思想解放的层次内涵苏开源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提出,思想解放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思想活动,其内涵是一个由三层次逐级递进的蕴含构成的整体。①挣脱思想束缚是思想解放的表层意合。思想有了束缚,便不能“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封建残余思想,传统习惯势力,特别是各种教条、形而上学和“左”的思想,依然程度不同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继续从这些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乃是思想解放最直观的意舍。②焕发思想活力是思想解放的第二层意含。思想解放不仅意味着“自由”思想,更意味着“自觉”思想。一个人头脑中即便没有多少条条框框,但…  相似文献   

5.
《人大建设》2008,(5):55-55
(中国改革)近期刊文说,如果我们真的将迎来第三次思想解放。那么有几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一是这次思想解放的目标。30年前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国从此离开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上改革开放的征途。1992年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6.
湖南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年前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救亡图强的爱国运动,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性的政治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维新运动中,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①;其激进的思想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全国最富朝...  相似文献   

7.
90年来,对"五四"的纪念从未间断,而每个时代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纪念目的:五四精神一度与"反帝反封建"联系在一起,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与"革命造反"联系在一起,与"思想解放"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向征 《桂海论丛》2008,24(3):20-21
纵观20世纪我国历史发展不难发现,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转折关头,都会出现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给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更是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带来了全新的转机。在新的时期,我们应当把“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着力点.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有力武器。然而,思想解放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大量新思想、新举措涌现的同时,错误乃至荒谬的东西也会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出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解放不仅仅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解放思想本身应具有广泛群众性。思想解放不只是少数“智者”的事业,而是由亿万群众自觉参与的伟大事业。继续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光有领导机关和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只有让众多的“小人物”参与进来,成为思想解放的主体力量和社会基础,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群众才是推动思想解放的主体力量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从现实逻辑来看,以“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新的思想解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在破除“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先验逻辑中实现文化祛魅,在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科学认识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血脉,在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筑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思想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同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序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很多,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完成了两个拨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打破了两个  相似文献   

13.
何峻 《前沿》2009,(3):133-13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宪法观念并自觉向前推进的。思想解放为宪法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论元素。思想解放引领着党在宪法理念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宪法的修改与完善都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领导人民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宪法发展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我国本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第三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为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治环境。通过讨论确认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得以一次次  相似文献   

15.
刘小刚 《当代广西》2012,(13):43-43
宜州市在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以思想解放和执行力提升为基本目标,以加强换届后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为落脚点,兴调研、推改革、建机制、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相似文献   

16.
彭晓春 《传承》2012,(5):24-25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推进富民强桂的力度和速度。要实现"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推进"五区"建设,加快赶超跨越,必须拿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那种思想解放者的血性,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在转变方式上快人一拍,以思想转变推动发展转型,努力在西部地区"争当排头兵、率先奔小康"。  相似文献   

17.
回顾30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了政治与思想两个方面的拨乱反正.在此后的改革发展中,唯物史观始终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看,"三个代表"第一次站在长期执政的高度,立足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关于"共产党"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认识,迎来了在"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上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纪元,从而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深刻把握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新高潮,推动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之聪 《前沿》2011,(9):63-66
本文对照经验主义的因果模型,展示并分析了理智主义以主动"赋义"之纯粹意识来说明抽象运动发生之"原由"的反省模型,表明了理智主义反省模型的缺陷在于无法说明人的抽象运动中所包含的"具体的运动"。并通过分析抽象运动中之具体性内容,表明了作为"赋义行动"(即象征功能)之"纯粹意识"还并不是说明抽象运动发生之原由的最终基础,它还有赖于对所赋义对象(即意向对象)在人的在世生活中的"意义"的体验。即围绕于在世主体周围的"意义系统",相比于作为"赋义行动"的意识来说还更为基础,它先于意识并为意识的赋"义"行动奠基。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大概都与文明对话有关系。2014年5月15日,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了法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聘请我为中心的顾问,我欣然同意了。中心成立前,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问我,中心成立后,研究方向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要研究文明对话。林校长赞成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