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琨 《人民论坛》2012,(5):78-79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正日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此,应充分利用和积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功能与价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这其中涉及如何认识文物价值的二重性。文物是有价值的。它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包括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教育等价值)。文物价值的这种双重性,使得它一方面可以用货币来度量、用价格来计量,通过流通(如参观门票)来揭示和展现其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无法用货币来度量、用价格来计量,成为一种"非  相似文献   

5.
薛群慧 《思想战线》2007,33(3):37-41
活态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文化,它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活态文化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存在价值,这是核心价值;二是经济价值,它是存在价值派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存在价值是源,经济价值是流,存在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马朝琦  史炳军 《求索》2007,(11):124-12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谁在未来拥有文化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前期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作为太湖流域经济圈的核心和东部口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好学尚文成为主要价值取向,达观通变成为主流文化意识,区域文化面目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8.
发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影响力,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有着鲜明孝感地域特色的"孝文化",其潜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通过用SWOT分析法,可以深入了解孝感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思路上以"孝文化"为底蕴打造孝感市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彰显了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我们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济具有二重性。它的一般属性表现在:范畴具有普适性,内涵具有真实性,目的和手段具有多样性,本质具有开放性,它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同时它又是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发挥多种消费功能为素质、以培育和德精神为重点的一种特种经济形态。研究文化经济二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传统权力资源的“硬权力”的发展,且更关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权力”的栽培。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形成,促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交流之中文化;中突也不断涌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战争正悄然拉开帷幕。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国聚焦的热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渐次被综合安全观所取代,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霞  吕倜然 《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文化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高科技经济。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它通过文化因素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惟达 《思想战线》2004,30(3):92-96
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具有价值的二重性。民族文化要成为产业经济价值的载体,必须以文化主体的价值为核心。立足对"我者"的使用价值,才会有对"他者"的交换价值。如果缺乏真正的"文化自觉",要保护民族文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尽管经济学是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消费的科学,但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文化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很难回避和摆脱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得到展示和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文化本身也具有一定经济属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文化的经济价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对文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的解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贝叶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娅 《思想战线》2006,32(3):36-44
贝叶文化是我国傣族地区的一种“活着的”文化形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文化经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由此应运而生。文化经济为何能够如此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是文化力及文化生产力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换言之,文化力及其衍生而来的文化生产力是文化经济的现实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群众文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积极寻求群众文化服务经济的结合点,使文化发展成为经济提升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同时,经济发展为文化扩张提供经济支撑,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礼品经济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奢侈品生产商,作为礼品更多的是身份象征,并非其同类产品中质量的佼佼者。礼尚往来向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来自如此深入骨髓文化的需求也早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2013是否能够成为承上启下维持经济稳固复苏的金蛇年时,来自农历新年礼品经济方面的数据将为新年的消费经济走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桂萍 《时事报告》2011,(10):92-96
一.给定材料 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文化功能属性、精神与经济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定位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