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剑锋 《湖湘论坛》2010,23(6):119-121
达尔的现实民主指的是自17世纪起,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的大规模代议制民主。达尔的现实民主是实现了与理想民主相分离,祛除了价值约束的程序民主。但达尔认为,不能因此认为程序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抛弃道德义涵,不能因为公正的民主程序产生了不公正的后果而断言正义的要求与民主的程序相矛盾。民主作为程序,是一种预设了价值诉求的程序。民主过程预设了广泛的基本权利,民主本身就是权利。  相似文献   

2.
因应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使立法体制成为利益分配机制,立法过程成为权力博弈平台,立法博弈正在成为一种治理方式.在动力表现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立法博弈的内在驱动;在目标表现上,民主与文明是立法博弈的价值诉求;在方向表现上,多元利益平衡是立法博弈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士恒 《传承》2010,(6):128-129
因应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使立法体制成为利益分配机制,立法过程成为权力博弈平台,立法博弈正在成为一种治理方式。在动力表现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立法博弈的内在驱动;在目标表现上,民主与文明是立法博弈的价值诉求;在方向表现上,多元利益平衡是立法博弈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看待司法民主必须有一种多向度的视角.司法的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司法的回应型民主与协商民主、司法的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等共同体现出司法民主的多重价值与功能.在单向度视角下,我们期望人民陪审员制度承载过多的、其本身难以实现的功能.多向度的司法民主观可以有效地回应理论界对司法民主理论的质疑,也为我国的司法民主化建设指明新的方向.我国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多向度司法民主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诉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回顾我国环境伦理学走过的将近30年的历程,可以大致梳理出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轨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本源性发掘、对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对比性审视、对中国环境伦理学的自觉性建构.走过这一过程,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目标已经明晰.  相似文献   

6.
李方菁 《前沿》2012,(13):34-36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无形之中将公民从现实社会集结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中。美国政府网站的建立,为民众搭建了一个参政的平台,真正地步入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对民主政治的诉求源于个人的切身利益。政治对公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政治利益,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能够影响政策的导向,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国家政府通过网络将全国范围内的公民的政治诉求整合到一起,网络实现的就不仅仅是网络及网络团体的凝聚力,而是一个国家的内聚力。  相似文献   

7.
环境文化包含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观念、理念等,是建设可持续社会的文化基因。环境文化旨在使人类树立牢固的环保理念,并通过文化的内在力量规范人们的生产、建设、消费等行为,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环境文化通过建立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环境伦理,对现存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方式、资源稀缺等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从观念上破解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引导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共识民主是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具有宽容性、广泛性、互惠性和共存性等诸多特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共识民主在中国有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土壤。首先,中国社会主义本质与共识民主具有圆融相通之处;其次,中国式民主制度反映了共识民主的基本要求;第三,中国式民主的形式和过程体现了共识民主的基本精神。因此,完全可以说,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共识民主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正日益成为中国式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共识民主的制度优势和独特作用,使之成为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诉诸实践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在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诉求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其政治诉求还应高瞻远瞩地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因为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共同发展这个亮点中,可以看到人民自主处理自身政治关系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李明宇 《中国发展》2003,3(1):27-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并且,我国的环境法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先进性、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内在价值诉求,发挥与否是党保持执政地位、获得合法性资源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党内民主的基本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建设健全党内民主,最终实现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2.
邵宇 《长白学刊》2009,(1):66-69
党内民主是现代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原则。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先进性、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内在价值诉求,是党保持执政地位、获得合法性资源的关键。面对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政党发展的规律,以党内民主的基本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健全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康适宜的文化环境,本文论述了初级阶段文化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营造和构建初级阶段文化环境,以便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网络问政》专题报道之一 网络诉求渐成民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他连续两年在两会之前与网民交流。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网络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形式?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网络民意?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列宁十分关注党内民主运行的环境条件问题。他提出,政治自由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的政治前提,小农经济和物资匮乏是制约党内民主建设的经济根源,教育水平低下和民主文化传统的缺失是阻碍党内民主建设的精神因素;党内民主建设不可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单独进行,应在积极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校园网络的实验室开放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而在该环境中,高校的德育工作既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吸收环境伦理学的核心观点,把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纳入伦理关怀的视野中,同时摒弃它所隐含的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可以无所作为的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学,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新东方》2002,(1):5-15
人口环境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是人口和环境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而人口环境的规律则规定了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人口增长超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地球环境系统将被人口压力突破,能源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前途的不确定性。摒弃传统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人口与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全面完成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口环境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是人口和环境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而人口环境的规律则规定了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人口增长超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地球环境系统将被人口压力突破,能源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前途的不确定性。摒弃传统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人口与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全面完成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