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中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也涉有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理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加速进行,社会结构“同质性”快速消解,而“异质性”不断增加,这正是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的历史背景~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起满足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平衡机制。对强势集团,政府在对其特权加以限制的同时,应该通过准入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对于弱势群体,一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来培养、扶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弱势群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和博弈能力。另外,应明确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权利的范围、具体实现路径与程序保障、权利救济等规范.尤其是在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参与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而公众认同是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是公共政策社会价值考量的重要依据。构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程序化;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非强制性,即淡化公共管理的命令色彩;赋予那些长期被动地执行政策的低层管理者以参与决策权;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化,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陈睿 《长江论坛》2014,(5):39-43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也是政府活动的主要形式,公民参与既是公共政策的基本要求,又是检验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缺失,转型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复苏和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带来的公民参与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社会的最基本因子。公共政策是对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协调机制,是维护、提升人民福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重要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并非易事,它既需要良好的政策设计来保证,也需要理性的公民存在。当前,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因素依然存在,应认真分析与对待。  相似文献   

8.
魏猛 《公安学刊》2014,(1):72-76
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社会排斥理论来分析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指出了弱势群体犯罪不仅要从个体微观方面寻找原因,社会因素在当前弱势群体犯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从根本上化解弱势群体犯罪对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完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赋权的有效性;破除制度性排斥障碍,增强社会融入度;加强价值观培育,提高社会文化凝聚力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包含如下"理性"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性标准、回应性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困境有:政策悖论、结构困境、效果瓶颈。如果公共利益无法得以实现和维护,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将增加。完善公共政策,应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完善公共政策各方利益均衡机制、加强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的预期分析能力、完善公共政策问责制度、强化公共政策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可以分三个维度来考量,即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和参与的效度。参与广度主要依赖参与人数的累加来实现;参与深度指参与者对公共政策实质和内容的把握深入准确、辩论深入、意志独立;参与效度指的是参与的可控状态。只有将这三者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才能深入认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可以分三个维度来考量,即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和参与的效度。参与广度主要依赖参与人数的累加来实现;参与深度指参与者对公共政策实质和内容的把握深入准确、辩论深入、意志独立;参与效度指的是参与的可控状态。只有将这三者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才能深入认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弱势群体救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势群体被区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弱势群体的出现被视为是改革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 ,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也成为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应当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广泛的社会援助等措施来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就变成一句空话。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政策制定如何充分体现民意?公众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都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增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与合法性。公民参与的最终实现需要科学设计并逐步完善公开听证、民意调查、政策咨询、公私合作等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孙明华 《前沿》2008,(7):37-39
社会性企业是以企业化运营的非赢利性组织,是处于企业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中间形态组织。发展社会性企业既可以吸收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又可以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再一次重申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可以用发展社会性企业的方式来完善和补充社会保障体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意大利发展社会性企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龚成  李成刚 《理论月刊》2012,(1):149-153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呈现出了广度上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深度上的参与阶梯深层化,强度上的参与功效上升化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政府对公民参与不欢迎,社会对公民参与不适应,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提高政府主动性,减少公民参与阻力,大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参与氛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民参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造成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产生及其弱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存在着的社会排斥。社会质量理论研究认为,社会包容是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制度因素。建设中国包容性社会,亟需包容性政策的构建,即以公民权作为社会政策建构的价值基础,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强化社会政策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汪小峰 《求索》2007,(8):54-56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以增强其公共性十分必要,一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的过程,二为公民参与是弥补政府有限理性的缺陷与克服公共权力腐败的必要路径。在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缺位问题。鉴如此,有必要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机会。我国目前已拥有逐渐提高的国民素质、良好的法制基础和逐步完善的民主机制等诸多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反思和批判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扛起了"实现公众参与权实质平等"的大旗,在公共政策领域它强调要重塑政策过程,将政策产出建立在普遍、自由和平等的公共协商的基础之上。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为我们解决传统公共政策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和社会公正的弊端,探索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